媽:
阿彌陀佛!
當出家典禮圓滿時,我有種塵埃落定的踏實感。回想學佛這五年來,一路從沉淪於荒唐、放逸的享樂,到覺知其苦而回首,進而在別分院發心服務而瞭解生命的價值。過程中的每一步,都是踩著與自己的過去征伐所留下的血跡而逐步前進。沿途我收集一張張生命給我的提示卡,如今終於拼湊成置放心裡許久的完整圖像,那是一種心頭踏實的輕鬆感。坦白說這一路並不好走,但卻心甘情願,也知道未來有更多的挑戰等著我。
從懺摩儀式開始,我就告訴自己:「不許流淚,你要清楚的看著自己懺悔、發願、皈依、穿帶衣缽具。不可迷糊只知流淚感動。」但當出家典禮開始,爐香乍爇法界蒙薰之際,在鐘鼓齊鳴、大眾齊聚之時,我不禁又紅了眼眶,斷斷續續嗚咽地隨眾唱誦。過去種種浮現腦海,我問自己:今朝何德何能可隨師父出家修道、弘揚佛法,真只是這五年的努力追逐嗎?還是五十年,甚至五百年的福德因緣所俱。我這一「小覺」而能回首來時路,又是多少人默默的在背後成就?相形下的我是何等渺小,欲報之德又是何等之高!
還記得出家前,去信告知我出家的決定,您連續來了兩封信,問我一樣的問題:「已經能接受佛道上的委屈、障礙、逆境,與面對自己的孤寂了嗎?」接到第一封信時我反問自己,卻答不出來。幾經思索,在第二封來信時,我終於有了答案。我告訴自己,現在當然還不能,但我已準備好盡力學習,勢必要將這一切的阻逆視為道上的必然風光,大方展臂擁抱,將之化為豐沛的資糧,從中提升成長。
過去隨著別分院的法師協助推動教化工作,在服務的過程中,法師引領我看見了佛法的奧妙。但當時初嚐法水而欣喜無比的我,沉浸於佛門的清靜、幽遠,對於紛擾紅塵只知厭離,卻不知這才是弘法者耕耘的道場。的確,正如老媽您所說的,我並沒有做到師父「一半一半」的教誨,當時只想逃避所厭惡的,找到自認為的樂土。直到進了佛學院,才明白樂土其實就在心中,正如同諸佛國土都是祂們的威德、願力所應現而來。
學院是個很神奇的地方,雖然不大,卻像《維摩經》中寶積長者供養佛的七寶蓋傘般,一展開竟有十方諸佛變現其中。初來乍到很不能適應這狹隘的有限空間,直到安頓身心後才發現,只要「用心」甚至能在這裡看到全世界。例如:從大批信徒的回山禮拜,我看到信仰堅定的誓願弘力;參與山上舉辦的各種活動,讓我足不出戶便知世界宗教的動向。而朝夕相處的師長、同學,更是一尊尊菩薩示現,都在以身示法告訴我道理,只是我有沒有足夠的根器能領會,還是依然拿著惡習種子來分別看待。
過去的朋友不能了解,我何以捨高薪的鐵飯碗而來到這邊,看似了無前途地換上素樸修道服。他們不明白,唯有在這弘揚人間佛教的佛光山上,有著各種不同型態的事業單位,才得以讓我有機會廣學一切,開發自己從未探觸的潛能,進而藉此弘揚佛法。如果這未來不是充滿希望,我不懂什麼才叫做希望?這一年來深深體會,在這裡只有學不完的豐富寶藏與跟不上山上躍進的腳步,沒有所謂的狹隘與侷限。
如願在這道場出家,只是我的一小步。未來只能自己掌自己的舵,乘風破浪的一路直前不許旁鶩、回頭。我很喜歡您從小給我的教誨:「做什麼要像什麼!」您與父親也一直都是這句話的實踐者,而我也終將這句話牢放心上。您對選擇結婚的姊妹勉勵她們要像一個良妻、媳婦;對我則是叮嚀要好好做個出家人。出家人的守戒、發菩提心、實踐佛法等都是本分事,對此,我尚如嬰孩蹣跚學步、搖擺前進,還在努力摸索學習。所幸山上長老、師長們時常耳提面命,讓我也有所遵循,不致白費光陰。
原以為出家是自己的事,不會有多少人在意。沒想到出家後走在路上,許多法師看到我,主動對著我歡喜地合掌稱道:「恭喜!」讓害羞的我只能靦腆地傻笑。也有老師跑來看看我的名牌,慈祥的對我直點頭,並說:「就像剛出生的孩子嘛!總想多看幾眼。」甚至有法師雖與我素昧平生,卻捎人送來一串念珠與我結緣祝賀。
昨天替老妹請購一套師父的《往事百語》叢書,回學院途中經過地藏殿,特地拿到佛前供佛。上完香後,地藏殿的職事師兄也主動勉勵我:「出家這一路不好走,但要爭氣,ㄧ定要真心面對自己的習氣努力去改。不要讓師父難過失望!」短短幾分鐘的談話,卻能深刻感受到他們對我深遠、真誠的期待。這些溫馨的關懷,讓我不覺孤單,這該就是佛門的道情法愛吧!至此我才明白,出家原來是出了世俗之家,又進入了另一個家,一個法身慧命的家;是彼此齊聚一堂,共同為自己、為眾生的生死奮鬥,在道上努力的一家人。
出了家雖然有更多的人彼此照顧、提攜,然而出家並不是斬斷俗情不顧過往。師父曾說:「學了佛,應該更懂得孝順才是。」的確如此,只是孝順的方式不同於一般人。這學期讀誦了幾次《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從佛陀的講說中我深感:父母一生都在為自己的孩子擔心、掛念。對於孩子的朝思暮想,也都來自於擔憂他們生活過的好不好。而真正的孝順,該是讓他們免於時刻繫念之苦,讓他們安心。對此我告訴自己,既然老媽您已捨得我出家修道,我該穩當的把這條路走好,讓您免於掛心、擔憂,才是我報答你們養育之恩的途徑。
很高興我們能藉由書信往返,分享彼此在異地的修道心得。您說在信中看到的我,比過去還要真實。那是因為我們同在道上努力,對於我所提到的修道經驗較能感同身受吧!真的很珍惜我有一個支持我的母親,更歡喜看到您也在別分院同為弘法而奮鬥。這道上的同心齊念,會讓我們昇華過去的親情為大悲,彼此加油吧!
出家後您每天向佛陀的祈願,我將謹遵於行。我的未來將從踏穩現在的每一步開始,並學習接受與珍惜每一段因緣。與師父接心時,他對我的教誨是:「莫遊方,養深積厚,自己好好照顧自己!」這些教誨我會全力實踐於生活中。您也好好照顧自己,才能齊為弘教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