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常把聊天換個戲謔的說辭「講天說皇帝」,茶餘飯後擺開陣勢聊天,是最好最幸福的事了,聊天定義在:有人想說話,有人肯傾聽,既然稱為聊「天」,那這談話的範圍就像天那麼廣泛了。
說的也許是:天寶年間白頭宮女,細話女媧煉石補盤古遺漏的天;或是天上星子寂寥閃動,月兒喚來白雲駐足陪伴的天;還是天河流淌人世,無非是多情多事多淚珠的天……
總之,它可以推心置腹坦承相見,將一次的聊天變成一回心靈之旅;也可以贓否時事戲說春秋,把一場開講當作殺時間、交朋友的手段,聊天,對人的作用大矣!
報紙上有這個「論壇」、那個「方塊」文章、讀者「投書」……電視上也有各式各樣的「談話性」節目,都有相當成程度的愛戴者,看完之後如鯁在喉,還要找人再討論一番才肯罷休,可見人不但愛聊天,也愛看人聊天。
愛說話可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古人愛聊天的程度一點都不遜色,各朝各代都有聊天的風氣與紀錄,連孔子都會適時來一段「盍各言爾至?」把聊天當作寶貴的教學時間。
當然,善聊天者其中不乏才學兼備的奇才,談的內容很多是經國濟世之學,市井小民所談的柴米油鹽,就不可相提並論了。
還有一種聊天是既美麗又溫馨的,有一年秋天,詩人李商隱離開家鄉,孤獨的異鄉夜晚,偏又整夜下著雨,詩人思鄉且思人,滿懷愁緒難以排遣,心裡殷殷嚮往能早日返鄉,和妻子共坐在西窗前,剪著蠟燭燈芯,訴說在巴山當晚的夜雨心情,「何當共翦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道盡了域外遊子的情愫,可以想像李商隱回家後,和妻子窗下閒話巴山夜雨的甜蜜心情。
忙碌的現代人,雖然有了許多可供聊天的咖啡廳、西餐廳,卻少了冬日廟埕、夏夜瓜棚的談天閒情。家人之間的聊天時間,也被電視、電腦所取代,彼此之間,話少了,心事卻多了。
如今許多人,應該也有「卻話巴山夜雨時」的想念吧——不只要純粹喝咖啡,也想純粹的講天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