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事雜誌《外交政策》最近評選出全球最惡劣國會的國家和地區,台灣列名榜上,台灣的「無能國會」最大特點是「肉搏戰」,比起議事活動更為知名;國會無能的主要原因在於「荒謬的黨派主義」。這項評論可說是一針見血,直指要害。
二十年前,台灣的政黨政治才剛萌芽,立法院在朝大野小的情況下,所有法案的審議都是靠杯葛、打架、最後表決闖關的。在倪文亞擔任院長時,只是吵吵架;劉闊才、梁肅戎擔任院長時,重大的政治法案都要打上一架;到王金平擔任院長時代,他提到當時只要討論到《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央選舉委員會組織法》等「四大懸案」時,立法院一定是打得「一蹋糊塗」,而且動輒七、八十人包圍主席台。
王金平還曾被鎖在主席台後邊,而議事文書、紙杯、甚至皮鞋滿天飛、委員互拉領帶掛彩的景象也經常可見,這樣的場景實在是驚心動魄。此外,國民大會從第一屆就掀桌開打,第二屆國民大會臨時會討論憲法修正案時,陽明山中山樓更是成為朝野的武鬥場,警方的拒馬從仰德大道山腳下就開始架起,層層疊疊一直架到山上,所幸國民大會在二○○五年修憲任務結束後「自我了斷」走入歷史。
回顧過去二十年來台灣的政治發展史,幾乎就是一部文攻武鬥的國會血淚史,而每次國會只要一有衝突場面,國際媒體必大肆報導,使台灣的國際形象只剩下「打架」。因此,這次《外交政策》會將台灣列為全球最無能國會,實不令人意外。
《外交政策》提到無能國會是由於「荒謬的黨派主義」所引起,的確切中要害。台灣的政治就是以黨派作為分界,朝野兩大黨基於統獨的對立立場,無法客觀議事。演變至今成為藍綠兩大陣營,從最高層的黨主席到最基層的支持民眾都被染上藍綠兩種顏色;因為顏色演變成夫妻反目、朋友成仇的例子所在多有,影響到民眾的日常生活與社會和諧。
台灣的黨派主義之所有荒謬,在於不能客觀論事,凡事只問顏色,不問是非;有人說台灣「沒有黑白,只有藍綠」,就是這個道理。長此以往,民眾自然就會喪失客觀看問題的能力,漸漸的價值觀和道德觀也喪失,只要顏色對了、政治正確了,凡事就好辦了。這正是台灣今天最大的問題。
前總統阿扁鋃鐺入獄,藍營笑了,綠營臉更綠了;到災區談重建,吳敦義哭了,綠營又笑了。這是什麼世界?一切事務都是以顏色一刀切,沒有交集,沒有中間地帶。如今選舉又將屆,明年初總統大選和立委選舉同時登場,可以預見,顏色的對立和衝突將更嚴重。
本來政治是眾人之事,民眾的事從區里的路燈、水管,到國家的鐵公路建設,哪一項是需要靠顏色來定奪的?這樣對立的黨派政治真的是只有「荒謬」二字可以形容。朝野兩大黨難道還不能體會國家在藍綠鬥爭下空轉內耗的危機嗎?台灣社會如今要找到最大公約數,讓雙方先有交集,第一要務就是去顏色化,只有去除荒謬的黨派主義,台灣才可以談生存發展,才有機會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