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為什麼要當義工?義工又能怎麼當出樂趣?在貿易公司工作的二十七歲女孩葉姵妏,因為高中二年級做過「義工」,改變了她的一生,今年三月她向青輔會提出計畫,想進行一趟「義工之旅」,在五個月內,造訪全台各地、不同性質的公益機構當義工。
目前,她已做老人訪視關懷、流浪狗照顧、蝴蝶園藝整理、攝影義工、圖書館書籍整理和社區行政等工作,她說:「我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用笑臉迎接每一天。」
葉姵妏並不是從小對志願服務就抱持理想的人,會當義工,一開始是被國小擔任交通導護義工的爸媽逼去的,也許爸媽只是不希望她整天待在家裡,無所事事,給了她一個建議,但她卻認為「老爸的命令是不容否決的」,只好硬著頭皮前往。
讓葉姵妏對服務人群感到膽怯的原因,要追溯到幼年,因為過敏性鼻炎和將近三分之一的白頭髮,體弱及少年白讓她受到不少欺凌,有好幾年的時光她都是被同儕排擠的,人際關係低落,不敢面對人群。
「但是當了圖書館義工,卻讓我改觀。」葉姵妏說,爸爸的決定是正確的,雖然當時她很內向,但必須和其他義工說話,小朋友借書時,必須告訴他們書插怎麼用、什麼書在哪個位置。「漸漸的,我不畏懼和人說話」,從高二到大學畢業為止,她參與班級幹部、系學會,甚至主動報名青輔會的旅遊活動。雖然面對陌生人還是有些害怕,不過,走出「陰暗角落」的她,認為自己的轉變可以鼓勵很多人,所以她要當更多類型的義工,努力發揮影響力。
擔任花卉博覽會幹部
計畫義工之旅後,起點鎖定花卉博覽會,她直接挑戰擔任「幹部」,一般義工只要守住固定崗位就好,幹部則要連續三個小時,繞著區域走動,忍受風吹、日曬、雨淋,冬天則冷到發抖,但對於陌生遊客,仍要保持笑臉,「因此我學會永遠笑臉迎人,笑臉已取代臭臉成為習慣。」
第二站來到板橋的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跟著社工上山訪視獨居老人,「最大的障礙在語言不通」,她笑說,自己不太會說台語,要靠翻譯,但是一來一往很有趣,「長輩也會跟我們分享人生故事,有位阿嬤就說她拍過黑松汽水的廣告,還拿照片給我們看,印象很深刻!」有的長輩曾經很有錢,最後卻負債累累,至今得靠社會救助才能過活,她因此意識到,「該提早規畫老年生活了」。
在老人關懷告一段落,她當起新竹民富國小小朋友的班遊攝影義工,雖然只是單純的旅遊紀錄者,小朋友卻在活動結束後,表示「最想感謝的人是辛苦幫他們拍照的小葉姐姐」,讓她受寵若驚。而小朋友帶給她的感動還沒停止,又匆匆趕到中和流浪犬收容所去幫狗狗洗澡。「我在那裡被狗咬了」,被狗咬還會想再當義工嗎?她堅定的表示一定會!「現場參與才明白,如果沒有義工幫牠們洗澡、帶去散步,牠們只能永遠被關在籠子裡,如果容納量滿額,還有安樂死的命運等待牠們。」雖然被咬了一下,但一有空,她還要再去。
社區行政和園藝義工
直接與服務對象接觸的義工,可以讓人感觸深刻,但行政義工呢?葉姵妏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學習機會,她到台南學甲大灣社區發展協會幫忙打字,對年輕人來說,電腦打字不算什麼,但當協會的長輩說:「請用一天時間,幫我們打字」,她花四小時就打完時,長輩的目瞪口呆讓她覺得自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在協會串門子的阿嬤還趕回家,拿芒果青請她吃,異鄉長輩的熱情讓人刻骨銘心。
上個月底的周末,她又閒不住腳步,跑到清華大學的蝴蝶園當園藝義工。她露著令旁人難以置信的笑容說:「我在太陽底下拔了三天草,幫蝴蝶除掉擋住她們食物的雜草,我覺得身體變好了!」
在服務旅程中,她有滿滿的收穫:「我平常要上班,得靠周末才能去服務,四個月下來,很累,但是我變得更有禮貌,會主動助人,也明白很多事不是理所當然的,例如過去的我,不認為買東西、搭車時,應該和老闆、司機說謝謝,不說謝謝是理所當然的嗎?而那些會說謝謝的人,又是應該的嗎?我發現,說了謝謝會讓老闆心情變好,所以遇到會說謝謝的人,要心存感激。」最後一個月,她預計要到東部去。
對她體驗過程感興趣的人,可上臉書,輸入關鍵字「散播幸福,散播愛」,獲取更多內容。
智青義工隊 付出愛心不落人後
心路基金會從去年開始,誕生了一支青年義工隊伍,有別一般社會青年組成的義工隊,這支目前只有十七位固定班底的隊伍,全是智能障礙者,從輕度到中重度都有!心路社區就業中心休閒服務組長黃靈靈說:「能不能」當義工是次要考量的問題,「願不願」當才是關鍵,從要繼續擴大成員的結果來看,智障青年願不願意當義工的答案,呼之欲出。
智障青年能做哪些服務?黃靈靈表示,可以籌畫活動、當舞台主持,也可以服務行動不便的老人,除餵食特殊患者需要加強訓練外,所有服務都沒問題。讓智青去規畫活動流程和主持,會比一般人差嗎?實際上比一般人效果還要好,黃靈靈指出:「一般人為智障者規畫的活動,未必比智青去規畫要受歡迎,因為他們有共通的語言和想法;在主持上,好比我們要選出一位活動中表現最好的人,我們會說『要選最具備合群精神的人出來』,但智青則說『選最可愛的人出來』,他們比較能接受後者的說法,所以很快就明白選人的目的。」
服務老人時,智青也一反常態的表現傑出,「平時開會,智青都是站在一旁觀看,好像事不關己,但接觸老人後,他們主動靠近,把耳朵貼近老人嘴邊,還會細心詢問老人要哪些服務,例如推輪椅、上廁所,從來不會嫌麻煩。」
接受基金會輔導就業的祐緯,就是義工隊成員之一,不僅工作認真,一絲不苟,更積極參與志願服務,提及參與的動機時,他說:「有很多人幫過我,當我有能力的時候,也想回饋;我阿公曾經被送到老人院去,因為疏於照顧,沒人發現他感冒,緊急送醫不治,所以我想給老人多點關懷。」
他服務的對象還有智障者與腦性麻痺病患,他認為沒有工作能力的障礙者很可憐,希望全天下的人都能加入義工行列,就算行動上幫不了,精神支持也可以,「這樣世界上的可憐人才會少一點」。
老鳥看新秀 青年義工有智慧
老一輩的義工怎麼看待從事志願服務的青年?有二十年義工資歷的鄭美秀說:「當有年輕人來做義工的時候,我會認為他們是有慈悲心、充滿智慧,而且得人疼的;他們懂得利用暑假,去體會自己擁有而未曾察覺的幸福,也願意去體會因病痛所苦的無奈,及早為人生做規畫。」
業務員時間寶貴,多花時間作義工服務,就少掉時間賺錢,但國泰人壽外勤業務襄理鄭美秀還是堅持當義工。她從圖書館的說故事義工做起,再到醫院做診間義工,傾聽患者心聲,也服務失智老人,教阿公、阿嬤跳舞,讓家屬、外傭學習和長輩溝通。
儘管鄭美秀今年已經六十三歲,服務依舊停不下來,她認為,人生不是只為了「得到」什麼,還包括「給予」、付出;做快樂的事,生命才更有顏色。「我的座右銘是犧牲享受、享受犧牲,也許外表看起來是我們犧牲享樂時間,實際上卻是得到更多,例如說故事給孩子聽,我學會挑好書、消化內容、延伸更多道理,尤其知道如何和孩子溝通。」
在她以企業義工身分和心路基金會智障青年義工一起辦活動時,只有感動二字能形容,她說:「我們幫助身心障礙者,自然內心也希望有朝一日,他們會把愛同樣的傳播出去,而我竟然真的看到他們當義工,去服務別人。」不論身心是否有障礙,鄭美秀都很願意和青年義工攀談、分享心得,不吝表示讚嘆之情。
創意營正夯 當義工可以很有趣
保德信青少年基金會連續十一年推廣青少年志願服務有成,今年再舉辦針對高中生的「義工創意研習營」,基金會執行長胡玲玲說,青少年應該發揮創意,讓志願服務更具吸引力,並從活動中發掘自我價值,提高關懷社會的影響力。
研習時,童軍文教基金會的執行長吳國基教導青年如何從服務中學習領導能力,TedxTaipei創辦人許毓仁鼓勵以創意發聲,讓全世界看到台灣青年的爆發力;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吳齊殷用電影帶領青年探索霸凌議題;Design For Change台灣區發起人許芯瑋則透過創意,教會青年勇於發想改變世界的公益計畫。
參與研習的張睦宣說:「講師的服務經驗及赴各國冒險的分享非常精采,開拓我們的視野,激起想要探索世界的念頭;其中也有很多創意影片,例如鋼琴階梯、世界最深的垃圾桶等,原來當義工可以很有趣!」在各組討論時,有一組提出「將捐血車改造成鬼屋,讓抽血人員扮成吸血鬼,替每位捐血的民眾抽血」的想法,打破一般人對捐血的印象。
現場講師還讓各組青年運用氣球、膠帶,堆疊氣球塔,以益智、團結的構想去打造台北一○一,作創意訓練。青年更採戲劇的方式,思考怎麼讓捐血、募款、資源回收和義工招募等活動變得更有趣。
張睦宣說:「每個義工的成長背景都不同,可以相互激發出不同的創意,凝聚超過個人能力的力量。參與義工創意研習營後,未來我希望將創意運用在校園志願服務推廣上,藉趣味的活動吸引更多同學加入,顛覆大家對義工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