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駐站作家--答應

隱地 |2005.09.08
335觀看次
字級

有時候答應是喜劇的收場;有時候答應是災難的開始!活在世上,我們經常要面對選擇。有人希望你這樣,有人希望你那樣,答應或拒絕,YES OR NO,每一天,每一刻,別人都要你表示意見,一旦做了抉擇,幸或不幸的後果,全要一肩扛起來。

以寫稿來說,一個愛寫作的年輕人,最初都從投稿開始,一次次的敲門,終於在報紙副刊或文學雜誌上露臉,慢慢取得一席之地,經過多少努力總算寫出一點名氣,於是有人開始向你邀稿。從投稿到約稿,中間當然有一段艱辛之路,而約稿說來真是一種甜蜜的邀請,但一旦真的答應下來,並非全然的快樂,因為寫作有時順利,有時並不順心,起了頭,又刪掉,寫了幾張稿紙,又揉掉,甚至寫到後來,覺得完全不對,於是一篇眼看就要完成的文章卻胎死腹中,只好另起爐灶,重新苦苦思索,怎麼寫,就是感覺自己寫得無趣,也無意義。這種寫不出來的煎熬,真是一種折磨。眼看截稿日期就要到了,甚至已經過期,編輯不停催稿,最後只有兩條路可選,交出一篇自己並不全然滿意的稿件或再三再四向對方道歉,編出各種無法交稿的理由,無論那一種,結局都讓人遺憾。

當然,答應寫稿亦並非全像前述慘兮兮的狀況,逼稿成篇,許多好文章,往往都是被編者逼出來的,等到稿件刊出,還有稿費收入。發表的稿件多了,居然累積成一本書稿,出書後可獲版稅,有時書賣得好,一版再版,人在家中坐,版稅天上來,豈非人間樂事。

同樣,也是人在家中坐,突然有人敲門,這回並非郵差送稿費或版稅來,而是一個多年不見的老友來向你借錢,借錢的朋友一定看起來有點淒慘,也一定說得出一個故事,為何自己會慘到要來磕頭借錢。想到從前的交情,想到自己多少還有能力幫助朋友,於是答應了要求,把錢借了出去。借出去的錢要不回來幾乎已是一個鐵律。還不止是錢的損失,損失的還有和那個朋友的交情,他幾乎和錢一樣都回不來了。凡是借到錢的朋友,總是從此避著你。此時,心痛不僅是為錢,還有對友情的傷心。

只因為答應—答應借錢給朋友,朋友卻從此不見了。不答應呢?不答應借錢給朋友,朋友分道揚鑣,變成各分東西的兩個冰冷的月亮。也有完全迥然不同的結果。
朋友有難,借錢給他,讓他圓夢,譬如出國留學,你助他一臂之力,購買房屋,若你答應,讓他補足一個關鍵性的尾款,或他做生意,一時頭寸調不過來,你的答應,讓他有了喘息的機會。救別人的急,圓別人的夢,都是讓人快樂的回憶,何況,朋友本來就有通財之義。但如今年頭不對,人心壞了,許多借錢的人,利用你的同情心和善意。從一開始借錢,他就沒想過要還錢這回事。他發現賺錢辛苦,反而借錢容易。一霎時的擺個低姿態,轉頭就可吃喝玩樂。

一個借錢借成習慣的人,最後會變成一個騙子。

闖蕩幾十年,一個人在社會上多少闖出一些眉目,於是別人請你證婚、請你剪綵、請你寫序、請你演講或當評審……一切一切的請求,你不答應,總是一種掃興,如果你答應了呢?你就成為別人心目中的貴人,但一個不小心,也會落入一場災難。
譬如演講,不知什麼原因,現在從大城到小鎮,從大學到小學都在熱中演講,有時為了消化預算,各大小機關亦在舉辦各項演講,但舉辦活動,可需要熱心人參予,當然更要有豐富的行政經驗,可惜有些人剛好相反,也不知他為何要辦一場演講,自己不喜歡閱讀,也不知聽眾在哪裡,完全一廂情願—也不知自己為何會被他找到,總之到了對方約定的地點:一個非常僻遠的地區;現在講究城鄉差距,為了讓地方文化提昇,他欣然前往,坐火車、再轉客運汽車,終於到了目的地,只看到一排排的座位,稀稀落落的坐了幾個人,要他講如何提昇讀書風氣,他要怎麼說呢?
讀到艾農的詩句:在這樣是與非撲朔迷離的時候/何妨/拒絕一朵花的造訪/拒絕一個男子的臂膀/拒絕一個女子的仰臥/……

是的,在拒絕與答應之間,我們會遇到完全不同的命運。一個人隨著年齡、心境的不同,同一件事,有時答應,有時拒絕,端看自己的智慧。活在世上,「我」是個我,「我」也是人人,有時獨思獨想獨處,有時必須走進人堆裡,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人和人互相影響,不可能沒有關連,有時可以關起門來過日子,有時必須打開門和人寒暄。人畢竟不是植物,可以種在一地不動。人和人互動,有時你幫助別人,有時我們也需要別人幫助,因此當別人要求你做某一件事,或蓋一個章做保證人,或尊敬的請你坐上主位,請你講話,請你站台,你是答應呢,或拒絕,端看我們的定心定律、道德律以及智慧。

欣然答應別人請求的人,當然容易受人歡迎。但凡事都答應別人的人,自己常要受苦,是謂勞碌命。一個永遠為「答應」而忙碌的人,會有「此身非我有」的感覺。最後的餘生,就多點時間給自己。清理自己的記憶,整理身邊的擁有,做些自己最後想「完成」的工作,少被動的答應,多主動的關懷,這樣的人生,應該無憾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