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文趣談】夏讀趣詩消暑熱

錢國宏 |2011.08.02
1400觀看次
字級

夏日暑熱逼人,躲進書房隨意捧讀,竟被典籍中的古代趣詩逗得忍俊不禁、開懷暢笑,腹內暑熱似乎消散一空。

《秦飯錄》中有首〈近視詩〉,讀來頗為有趣:「笑君兩眼忒稀奇,子立身邊問是誰?屋漏日光拿蛋子,月移花影拾柴枝。因看壁畫磨傷鼻,為鎖書櫥夾住眉。更有一般堪笑處,吹燈燒了嘴唇皮。」全詩通俗易懂,以誇張的手法,對近視者進行了善意的調侃:身旁站個大活人都看不清,陽光漏進屋裡,居然以為是雞蛋,便伸手要拿;月光下,花影一動,以為是樹枝而彎腰欲拾。看壁畫時想往前看清楚些,結果把鼻子碰傷了;而鎖書櫃時把自己的眉毛給夾住了!最可笑的是,吹燈時,因湊近油燈竟把嘴唇給燒了。古代近視真是可憐啊!

《解頤贅語》中載,明朝時,德化縣令「應履平」滿腹經綸,才華橫溢,吏部對他任職期滿進行考核,雖然他的政論寫得非常出色,但因身材矮小、穿著不夠體面而未得到升遷。他一氣之下,便在都城門前題寫了一首詩:「為官不用好文章,只要鬍鬚及胖長;更有一般可笑處,衣裳糨得硬綁綁!」對「上級」以貌取人、以衣論官的作法,進行了極大的嘲諷。

《蓬軒別記》中記載,「釆石江頭,李太白墓在焉。往來詩人,題詠殆遍。」有一個路人看不慣這種「掉書袋」的作法,於是也題了一首絕句:「釆石江邊一抔土,李白詩名耀千古;來的去的寫兩行,魯班門前掉大斧。」意在告訴手癢之人:別在這裡「顯擺」文釆了,在這裡題詩,無異於「魯班門前掉大斧」,令人貽笑大方啊!

唐代著名詩人崔灝曾寫過一首〈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古夫子亭雜錄》中記載,明朝時,京師士大夫冬天都喜歡戴一種用貂製作的棉帽,名曰「帽套」。一位官員戴著帽套上街時,被人搶跑了!次日上朝,同僚見他光著腦袋,便仿照崔灝的〈黃鶴樓〉寫了首詩:「昔人已偷帽套去,此地空餘帽套頭。帽套一去不復返,此頭千載空悠悠!」詩一出口,朝堂之上,笑聲譁然!

《隨園詩話》中記載,書生「唐青臣」科考落第歸來,寫了一首〈下第詩〉,非常幽默:「下第遠歸來,妻子色不喜;黃犬恰有情,當門臥搖尾。」書生名落孫山後回家,妻子給他「臉色」,只有家裡的黃狗,樂顛顛地歡迎主人歸來。全詩用對比的手法,對「人心向利」的世相進行了鞭撻。

《塗說》一書載有一首〈客滿詩〉,寫的是主人宴客時,食客人滿為患的一番擁擠場景:「華堂今日綺宴開,五素三葷次第排。仔細菜從頭上過,殷勤酒向耳邊篩。堪憐短臂無長箸,最恨肥軀占半台。更有客來挨不下,主人拖椅後邊陪!」一邊讀詩,一邊想像詩中的場景,真是有趣!

洪亮吉是清代著名經學家、文學家,此人性格狂放,敢於直言,《清史稿》中載洪亮吉「長身火色,性豪邁,喜論當世事。」嘉慶初年,他因上疏議政而入獄,定為斬刑。親友探監,哭聲一片,他卻談笑自若,反慰親友,並口占一絕,末兩句為:「丈夫自信頭顱好,須為朝廷吃一刀!」親友無不破涕為笑。嘉慶聞知也大為欽佩,便把洪亮吉改充軍發配邊疆了。

《吹險錄》中有則軼事更逗:閩南地區有位叫韓南的書生,多年寒窗苦讀才考取了進士。剛剛考上便有人登門提親了。韓南哭笑不得,於是提筆寫了首詩贈給提親者:「讀盡文書一百擔,老來方得一青衫。媒人卻問余年紀,四十年前三十三!」這位先生已然是古稀之年的老人了!最後兩句,真是嘲諷怒罵,入木三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