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百寶箱--藝術與宗教之感通 老僧半間 雲半間

李蕭錕/文‧圖 |2006.08.16
1191觀看次
字級

南朝齊、梁時代,詩人處士陶弘景,有一首極膾炙人口的山居詩〈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山中何所有?嶺上白雲多,
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陶弘景曾於齊時,官至左衛殿將軍,後棄官入梁,隱居於句曲山(茅山),梁武帝曾禮聘之,堅不出山,但常常向他請教政事,人稱「山中宰相」。
 
陶弘景學老莊,又受葛洪影響,於詩文、書法、曆法、天文及醫藥頗多貢獻,此詩便是他梁隱居句曲山時所寫,描述山居之樂,與嶺上白雲相伴之怡悅。
 
相對於俗世的塵濁垢污,白雲之白,則更突顯出詩人心靈的淨潔無染;相對於世間的名韁繩利鎖與煩惱羈絆,白雲的來去自如與自在無拘,更透露詩人精神灑脫與無礙的身心自由,與李白〈送友人〉詩「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中「浮雲」的自況,同是一種豁達和悠遊的境界。

六祖慧能門下十三世,有志芝庵主,曾嗣法於黃龍慧南,《五燈會元》卷十七,也登錄他一首山居詩:

 千峰頂上一間屋,
 老僧半間雲半間;
 昨夜雲隨風雨去,
 到頭不似老僧閒。

千山萬峰頂上,雄渾蒼莽,兀立茅屋一間,孤高而絕俗,僧人未敢獨占,半邊屬僧,半邊歸雲,「大雄峰頂人煙絕,唯見白雲自繚繞。」
 
有白雲相伴自是一種孤絕心靈上的慰藉與幽獨精神上的愜意寄託,但白雲尚有隨風隨雨出山入山的忙碌與匆遽,不若老僧禪定後的閒淡自適,不隨境轉,所謂「不動如山智如海」。

禪宗高僧山居悟道詩中有一名句──「心閒猶笑白雲忙」,它與志芝庵主的這首詩極契合同拍,文人處士心中欣羨的白雲,在禪師的口中,成了揶揄的對象。禪師安坐禪室屋中,看到白雲來往進出,好不忙碌,所以調侃白雲任由風雨使喚,忙於應對沒有自性,不能作主,白雲此處成了一種煩惱和罣礙。

我們說「白雲自怡悅,不堪持贈君。」或「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是文人處士的境界,是藝術的境界。

我們說,「昨夜雲隨風而去,到頭不似老僧閒。」或「老僧禪房屋裡坐,心閒猶笑白雲忙。」則是禪者悟道的境界,是藝術,更是宗教的境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