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國畫技巧 米雕栩栩如生

郭書宏 |2011.07.25
1284觀看次
字級

【記者郭書宏專題報導】謝源張自幼就喜歡玩筆弄墨,自學中時期就開始接觸中國水墨與西洋油畫,後又承台灣藝壇前輩張高傳大師的提攜,擴增繪畫領域,其畫作曾經在各國家參加美展,並且多次獲獎,是基隆市知名的中青代畫家。

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像謝源張如此長期浸淫國畫及油畫的藝術家,怎會在數十年前轉向民俗藝術,經常到各廟宇或社團舉辦民俗藝術研習,指導製作花燈、燈籠,甚至解說起中元祭典來了?

「我只是回歸父傳的家學淵源罷了!」謝源張說,他除了繪畫外,幼時受父親薰陶,對捏麵及燈籠製作也有一手。原來,他父親是一名外燴廚師,精於中元祭「看生米雕」,在耳濡目染與父親的教導下,謝源張在初中時便幫忙父親製作各式的看生米雕,當時的他已能製作出唯妙唯肖的各式捏麵。

問到如何DIY製作出件件精緻,又栩栩如生的米雕作品呢?從事捏麵人教學多年的謝源張表示,捏麵人的技法其實很簡單,只要會搓湯圓就可做成水滴狀、長條狀的物品,再變造即可成為各式各樣的物品。

謝源張表示,現在一般人不知道看桌米雕的含意,也不會自己動手做,而過去傳統作法用中筋麵粉加上糯米粉容易乾裂,現在他改良以烘乾的土司麵包磨粉加上樹脂,以捏、揉、搓、壓、點、黏、貼基本技法,蔭乾後用透明漆或指甲油數次上色即可。

但是,捏麵作品光是插在竹籤上,又顯得太過單調,往往會影響學習意願。為了跳脫傳統捏麵人的窠臼,謝源張以國畫技巧搭配「捏麵畫」的構想,也就是先想好主題內容,再製作主題的捏麵人,完成後把捏麵人作品,黏上國畫的預定位置,再裱背裝框,一幅特殊的捏麵畫就大功告成。

謝源張說,製作米雕的過程並不難,只要多構思創意,將捏麵與國畫結合為一,或是運用漂流木、環保回收資源等物件,能就賦予傳統藝術嶄新的面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