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念看世間--謝源張融時尚 中元米雕有新藝

郭書宏 |2011.07.25
2207觀看次
字級

【記者郭書宏專題報導】國內最盛大的中元祭典籠中元文化祭將在下周登場,每年皆為祭典製作大型「看生米雕」(捏麵人)的民俗專家謝源張,為發揚與傳承中元祭典精神,多年來致力推廣米雕民俗技藝,經常到學校、社區、社團及廟宇講解中元祭內容,將老祖宗遺留的信仰與民俗智慧代代相傳。

傳承文化 基隆人使命

在基隆市土生土長的謝源張,從小就參與中元祭典,加上擁有米雕製作的技藝,一次在朋友無心的建議下,讓他心生重大使命:「推廣米雕此一民俗技藝,也希望藉由此項傳統藝術,讓民眾了解籠中元祭的由來,進而發揚、傳承此一宗教祭典!」

謝源張指出,籠中元祭是觀光局十二節慶之一,二○○九年文建會亦將此祭典列為全國第一個完整保存的重要民俗祭典,但愈來愈少人知道中元祭由來,連十五年才輪值一次的地方宗親會也常摸不著邊,身為在地基隆人,他的使命與責任就是告訴鄉親如何遵循古禮慶中元,而「看生米雕」藝術就是最好的傳遞媒介。

米雕人物 封神榜 將

熟悉中元祭典科儀的謝源張說,中元祭重頭戲以「普度」為首,而「看生米雕」是擺在中元普度的看桌上,用麵糰製作各式供觀賞的手藝品,以竹條及不透光色紙紮成神話故事中的人物,或是飛禽、走獸、蔬果、水族動物等造型擺在桌上供普度眾生觀賞,只能看不能吃,過去許多外燴師傅多擅長此手藝,但後來逐漸被果雕及花卉擺飾所取代。

謝源張說,基隆普度多以《封神榜》為主要米雕人物,是因故事中有姜太公封神一百零八將,與清朝咸豐八年基隆漳、泉械鬥,死亡人數相同數,這也是籠中元祭的由來。

成立學會 夫婦齊推廣

近幾年來,捏麵人曾經有一股學習風潮,可是作品都是哆啦A夢、小丸子等卡通人物,傳統米雕逐漸沒落。為了有系統與組織地傳承米雕文化,謝源張除了長期從事教學,更在幾年前創立「籠米雕藝術學會」,太太楊彩蘭從旁協助也學得米雕創作技巧,夫唱婦隨從事推廣。

成立米雕學會後,謝源張經常性到學校、社區、社團及廟宇推廣米雕民俗技藝,或是講解中元祭內容;每年逢籠中元祭時,皆會與學生以傳統技法,結合現代創作新思維,共同製作「時尚米雕藝品」,已連續多年受邀在文化中心展出,除呈現傳統的「看桌」、「看生」捏麵作品外,還有捏麵風景畫、插花裝置藝術,以及Q版公仔等米雕創作。

「終日汲汲營營於米雕教學與推廣,問我所為何求?一言以蔽之,就是傳承與發揚傳統文化。」謝源張說,希望透過傳統結合創新思維的米雕藝術,喚醒身處異鄉的年輕人對家鄉事物的熱情,讓籠特色不只是觀光,更重要的是,深刻地了解與體悟在地信仰與歷史的文化意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