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飲酒」,列為五戒之一,令許多人不解,怎麼喝酒也要禁止?實在不符合人性。
試想如果開放讓喝酒的人開車,發生事故時,誰來負責呢!為了保障行車安全,必須禁止酒駕。同樣地為避免在酒醉後,失去理智,犯下無法彌補的過錯,因此佛家設不飲酒戒。
達摩禪師在《一心戒文》說到:「自性靈妙,名之於本來清淨之法,不生無明之見,為不飲酒戒。」為了保持一顆清淨心,不起無明,才是不飲酒戒的本質。
有一回,佛陀要到一村落布教,但聽說那裡那有毒龍,弟子們紛勸佛陀不要去,但為了度化村人,佛陀決心前往。弟子中有位善來長老,有降龍的神通,於是自告奮勇先行,果然,毒龍真的出現,長老也巧用神通將毒龍降伏。
之後,佛陀領著弟子進入村落,為村人說法。臨走前,村人為表感謝,準備很多食物和酒,供養僧眾。善來長老喝下幾罈酒後,搖搖晃晃地走到村口,突然醉倒在地。比丘們趕緊將他扶回精舍中,佛陀看後便說,善來在降龍時很勇猛,醉倒了連一條蚯蚓也降伏不了。
佛陀接著又說:「喝酒會讓修行者的智慧和毅力消失,失去自持的力量。大家絕對不能喝酒,要潔身自愛。」從此,訂下不飲酒的戒律。
有神通者都抵不過酒精的後勁,更何況是凡夫俗子。在某佛教道場樓下,有一家大型KTV,白天經過時,總看見許多俊男美女,穿著時尚,連櫃檯招呼的公關也都西裝筆挺。入夜後,卻經常聽到那些唱完歌、喝得醉醺醺的人,在馬路上尖叫咆哮。
往下一看,不正是白天那幾位面龐清秀的年輕人嗎?怎麼脫光了衣服,在地上打滾哭喊,警車來了還裝瘋,吵得四周上下鄰居不得安寧。這都是酒後亂性惹禍,一旁女友看了,嚇得花容失色,誰還敢嫁他呢?
第一杯酒是別人勸你的,第二杯酒是自己想喝,第三杯是酒找酒喝了,不醉不止。一旦染上酒癮,要戒就難了。不只是酒,只要會讓人亂性,智慧迷失的都要遠離,好比毒品,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