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民眾在網路連署,拒看陶晶瑩主持的某節目,因為有一集找來幾名南台灣正妹,大談南北女生差異,有北部女大學生討論南部女生,虧說穿「阿嬤內衣」,講話腔調、化妝、儀態等也逐一被比較,旁白還說「濃濃的下港味」,內容讓人覺得有貶抑南部女性的意味,引發南部人不滿。
雖然陶子已承認錯誤,製作人也表示「虛心接受網友批評」,北部女大學生前天還跳愛河表達歉意,但此事仍有值得討論之處。
綜藝或戲劇節目常為目效果,以「分類學」將特定群體貼標籤,而且刻意操弄對此群體的汙名化,例如,這個節目曾出現女大生批台東及學校「好山好水好無聊」,而且其他綜藝節目玩過欺負醜人、胖人的梗,貶抑意味濃厚。
南北兩地的女性,因為氣候、風土、人文、流行等各方面的差異,裝扮本來就會有不同的模樣,在真正尊重多元的社會,「差異」是會被欣賞的,在假裝尊重多元的一言堂社會,在高舉特定美學價值才叫好的社會氛圍裡,某些美學價值就會被貶抑。
以這次節目內容所討論的南部女生比較黑來看,當社會透過各種化妝品、保養品廣告,一再告訴女性「白」才是美、一白遮三醜時,「黑」頓時成了醜陋代名詞,但黑並不醜,非洲裔人士展現的正是黑的美學力量。
還有,身為黃種人的台灣人,根本不可能達到真正意義的白,後殖民理論認為,亞洲黃種人之所以追求白,是受白人美學的影響。
也就是說,若從學術理論角度來看,高舉白是美的人是中了西方美學意識形態的毒,反而是被貶抑的黑才是美。
我認為,節目製作的南北美女比較,引發民眾不滿,其實是南部民眾對長期重北輕南不滿的發洩,不少南部民眾長期認為自己不被看重,分配到的資源遠不如北部,而近兩年來的「天龍人」批判,更是對大台北中心主義的不滿。
若要把此次節目的爭議當作個案處理,卻忽略了隱藏在南北差異背後的政經資源分配不均問題,及南部民眾長期對政府以台北觀點治國的不滿,恐怕未來類似的南北爭議話題還會不斷在其他領域上演,成為撕裂台灣的負面力量。
王瑞(新北市/文化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