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為什麼要做那麼多?一會兒導尿,一會兒通大便,這麼多年來,爸爸總要不斷承受這些治療,難道會舒服嗎?爸爸如果還清醒,肯定不喜歡妳這樣……。」八十五歲腦血管疾病末期病人阿昆伯的小兒子阿榮,在家庭會議時,表情嚴肅的對著姊姊秀美說。
「「照顧爸爸有什麼不對?」秀美回答。
「已經六年多了,在昏迷中過日子,對老爸到底是好,還是…,妳有沒有想過,這樣的人生是爸爸要的嗎?不會太累嗎?」
「是我自己想要這麼做的,我要照顧爸爸,我不累。」
「為了爸爸,把自己的生活、工作都放一邊,妳還能持續多久?」阿榮愈說愈激動。
「不用你管……。」秀美把雙手緊抱在胸前。
「假如當初,妳沒這樣照顧的話,爸爸現在也許已經走了,總比現在這樣舒服吧!」阿榮故意把聲音放大說。
「我並沒有要幫爸爸多做什麼讓他痛苦的醫療,我只是盡量讓爸爸舒服而已。」秀美轉過頭作勢不想聽了。
「唉!」阿榮搖搖頭,姊弟倆的視線,依舊沒有交集。
「是放手,不是放任。你懂不懂?」秀美用嚴肅、急促的聲音說,過程中,秀美幾度眼眶含著淚水,但總能忍住不流下來。
我看氣氛有點僵,就建議:
「有些家屬因為缺乏照顧人力,所以年輕人出去工作,賺取生活費用,包括將病人送往養護中心的費用,這也許是不錯的方法。」
「我試過,但是照顧品質真的很差,同樣住在安養中心,我媽媽還能動,但我爸一下子就長出褥瘡。」秀美生氣的回答。
「是妳自己要求的照顧標準太高……。」阿榮再度批評秀美。
我擔心姊弟倆再繼續以這樣的方式溝通,不但沒有結果,反而會壞了他們的感情。就趕緊介入提議:
「我們在此先確認,未來阿昆伯的治療方向,除了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外,盡量以讓他舒服為主,情況相對穩定後,再安排安寧居家照顧,這樣好嗎?」
「嗯─」(上)
(作者為醫學博士、中山醫大附設醫院緩和病房主任 周希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