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購地為農業 台灣徵田為建設

沈永維(嘉義市/大學生) |2011.07.18
715觀看次
字級

地球暖化 政府未意識農業重要性 也沒建產銷機制 聽農民聲音 修土徵條例 制定適宜農業政策

農業問題由來已久,但馬政府執政三年以經濟掛帥,卻缺乏適宜農業政策,也未聽進農民心聲,農民再度夜宿凱道,不是沒道理。

去年農民夜宿凱道,抗議挖士機開進農田,要求修改「土地徵收條例」,但至今未見政府動作,農團號召農民再度夜宿凱道,以「還我土地正義,力抗搶水圈地」為訴求,除要求修正土徵條例,也要求農業水資源分配正義,及糧食安全。

報載夜宿凱道除了農民,還有大學生,顯示關心台灣農業的年輕力量正崛起,值得關注。有聲援的學生說「田地應用來種稻米、蔬菜水果,而不是蓋房子、建工廠生產面板」,他批評「歐美各國搶著到非洲購地,以取得更大農業用地之際,土地徵收條例竟逆勢而為,使許多優良農地變更為建築用地」。

馬總統頻頻下鄉,顯然了解農業問題沒做好,長期忽視農工基層,提不出振興政策,但是,吳揆對農民的訴求,卻說土徵條例事關公共建設「草率不得」,而在野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表示,將推動包括制定「農業基本法」在內的農業改革措施,重新肯定農業價值,再造台灣農業。

雖然蔡英文所說只是政見,但顯然政府高層對農業還在了解階段,還著重所謂的「公共建設」,還沒意識到在地球暖化、工業及科技掛帥下,農業的重要性。

其次,有出身農家的女大學生說,種田入不敷出,爸爸只好將祖父留下來的農地休耕改從商,讓她十分難過。

種田入不敷出觸及建立產銷機制的問題。馬政府一再宣傳ECFA的好處,但農工階層感受不到,大陸對台灣農業是很「幫忙」,可是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農民被中盤商剝削,與日本重視農業,並建立農產品直銷網路相較,相距何以道里計。

政府應結合農會系統,管控各項農產品產銷,必須考量在天災後的管控、善後機制,也應發展特色農業,增加農民收益。

馬政府應聽進農民聲音,也要正視年輕人聲音,更要重視農業。

沈永維(嘉義市/大學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