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生Q&A】酷夏遠離中暑

趙叔碧 |2011.07.18
1041觀看次
字級

Q:我是名工程人員,炎炎酷夏,還是得長時間待在烈日下工作,久曬後常容易中暑,我該如何預防中暑?

A: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水分和電解質異常紊亂所引起一種以中樞神經系統或心血管系統障礙為主的現象。體質較弱、不適應熱、勞動過量時間過長、過度疲勞的人都易誘發中暑。

治療方面:讓患者迅速脫離高溫環境,並移到通風良好的陰涼處平躺休息,給予含鹽分的清涼飲料,即時調節體內水分與平衡電解質,必要時亦可注射點滴(葡萄糖生理食鹽水)。

中暑後需注意飲食四大禁忌:

(一)忌大量飲水:中暑的人應該採取少量、多次飲水的方式,每次以不超過三百毫升為宜。切忌狂飲不止,以避免沖淡胃液,進而影響消化功能,還會引起反射性排汗亢進,造成體內水分和鹽分大量流失,嚴重者可能發生熱痙攣。

(二)忌大量食用生冷水果:中暑的人大多屬於脾胃虛弱,如果大量吃進生冷瓜果、寒性食物,會損傷脾胃陽氣,使脾胃運化無力,寒濕內滯,嚴重者則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

(三)忌吃過量油膩食物:中暑後如果吃了大量油膩食物會加重胃腸負擔,使大量血液滯留胃腸道,輸送到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人就會感到倦怠疲憊加重,更容易引起胃腸消化不良。

(四)忌進補:中暑後暑氣未消,雖有虛症卻不能單純進補。因為過早進補,暑熱之氣不易消退,還可能促使逐漸消退的暑熱之氣捲土重來,那時可就更麻煩囉。

高溫天氣也會影響人體下視丘腦的情緒調節中樞,約有百分之十六的人會出現所謂「情緒中暑」,預防可從四方面著手:

一、要「靜心」養生。俗話說「心靜自然涼」。二、要充足睡眠。睡眠不足,心情會變得焦躁。三、要均衡飲食。多吃清淡食物,不僅能預防中暑,還能增進食慾;多喝水,可調節體溫,改善血液迴環;多進食「去火」的食物和飲料,如新鮮蔬果、綠茶等。四、要注意養氣。行住坐臥都要不急不緩,讓呼吸均勻有序,「氣」自然就會「和」,「氣」順了,轉化為足夠的能量,「心」自然就平靜。

(作者為行政院衛生署暨國民健康局運動健康促進指導老師、中醫博士 趙叔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