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台灣很設計,上半年的新一代設計展(YODEX)是以大專院校設計系為主軸的大型創意設計展,已獲得國際工業設計社團協會認可,成為與挪威設計日、米蘭家具展齊名的全球三大設計展之一。緊接著,下半年則有2011年世界設計大會登場,此活動是國際設計聯盟(IDA)成立後的第一次世界設計大會,選在台灣舉辦特別有歷史意義,而這項結合了工業設計、平面設計及室內設計等設計領域的設計盛宴,主題定為「Design at the Edges—交鋒」,精采可期,預計可有效提升台灣的創意設計國際競爭力。
台灣是海島國家,既沒有黃金,也沒有石油黑金,更沒有廣大田地可種綠金,想要和其他國家競爭,只有靠腦筋、靠創意。不過,創意風氣愈來愈受重視的同時,也有愈多人思考:創新發明vs.創意設計vs.文創工藝,彼此之間究竟有哪些異同之處?針對這樣的問題,可從幾個不同面向探討,有一本由英國人Paul Clarke 與 Julian Freeman 合著的暢銷書《Design》,作者在封面便已揭示該書主要是在闡述「設計師」同「藝術家」及「發明家」之間的異同,也在內文開宗明義點出:
「我們用不著為『設計』這個詞的確切含義太傷腦筋,它也許包含著發明,或者工藝。它也許還包含著一種最初的想法。 設計往往在不同的時期和所有這些因素互搭,我們所劃的任何界線都會有所不自然。德國人格斯納在1565年是發明還是設計了鉛筆?…」
所以,當年格斯納既發明也設計了鉛筆,發明與設計往往是同一件事,Paul Clarke藉專書特別點出這種觀念,很可能有不少英國人曾困惑於對「設計」的定義,而英國堪稱全世界推動創意產業的領先國之一,英國人的經驗當然值得台灣借鏡。筆者20多年前考取經濟部公費第一名,留學英國學習設計與品牌行銷,當時全英國最知名的設計學府首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CA),而RCA則因為有一位傑出校友詹姆士戴森(James Dyson),更奠定該校工業設計的學術領先地位。戴森是一位典型的「具有工業設計能力的發明家」,1970年代當他在RCA就讀時,就已成功推出他的第一個發明級的設計產品:海上貨船(Sea Truck)問市,此款小型貨船銷售到全世界五十個國家,並獲得設計協會獎殊榮。其實,戴森最有名的設計創作應該是不需集塵袋的Dyson吸塵器,強調吸力永不減弱,在全世界許多國家都有販售,按照戴森自己的說法,這項產品是一種革命性的發明設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