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討厭誰,恨不得他趕緊消失掉,就有這麼一個詞來形容對方,叫做「眼中釘」。但凡誰看誰是眼中釘,那肯定是恨得牙根癢癢了。那麼,誰是歷史上的第一根「眼中釘」呢?
那就是五代十國中後唐時代的趙在禮。
趙在禮在後唐莊宗手下當效節指揮使,屯兵貝州。後唐才建立三年,治下就發生叛亂,貝州軍士皇甫暉欲為亂,陸續推舉了一位將軍、一位小校出來當頭,都遭拒絕,憤而殺此兩人,皇甫暉接著就想起了趙在禮。
就在趙在禮準備爬牆逃跑時,被皇甫暉拽了下來,一手把刀架在趙的脖子上,一手提著那兩個人的頭,說:「不從者視此!」趙在禮只好當了他們的主帥。
而後,趙在禮投靠欲征剿他的李嗣源,還跟李嗣源談人生和理想,讓李嗣源反向京師進逼,做了皇帝,即後唐明宗,並封趙在禮為安陽留守,後又歷任數鎮節度使,但是趙在禮實在不是好東西,每到一處都大肆搜刮,搞得老百姓苦不堪言。
他在宋州(今河南商丘)當節度使的時候,大概是把老百姓折騰得太苦了,當有消息傳來朝廷要調走趙在禮時,百姓都非常高興,大家拍手稱快:「此人若去,可謂眼中拔釘,這真是一件快樂的事啊!」
但老百姓高興得太早了,按《新五代史》所載,趙在禮沒走成,又在宋州多留了一年。大概是恨老百姓諷剌自己,於是他下了一道中國歷史上最奇特的征收令,他命宋州每人每年交錢一千,名為「拔釘錢」。僅這一年,他又刮走百萬錢。
趙在禮一生歷經三個朝代,最後一個是後晉。當契丹攻滅後晉時,趙在禮也被契丹人所擄,遭到百般侮辱。有一天晚上,應該是感到前途無望,因為他無法再當官搜刮錢財了,於是就在馬槽自縊身亡。這「眼中釘」最後竟是由契丹幫忙中原百姓拔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