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佛陀紀念館系列報導繼〈禪畫禪話〉浮雕系列後,接續將推出〈護生圖〉,此一系列創作依據中國漫畫作家豐子愷第一本作品《護生畫集》,再委由藝術家完成立體浮雕,進而彩繪上色。報導之始,特別專訪統籌佛館〈護生圖〉浮雕系列的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與負責雕塑的藝術家葉先鳴、彩繪家陳明啟,帶領讀者隨著佛陀紀念館〈護生圖〉浮雕,體會佛教護生的慈悲與智慧。
【記者郭書宏專題報導】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周圍有三大主題的大型浮雕創作,首先是畫家施金輝描繪佛陀事蹟所作的二十二幅〈佛陀行化圖〉;以及由藝術家高爾泰、蒲小雨夫婦創作的〈禪畫禪話〉四十幅作品,代表佛法從印度到中國的一脈傳承;最後則是豐子愷的八十六幅〈護生圖〉,讓來山信徒,尤其是青年、兒童觀賞後,對尊重生命能有更深刻的認識。
生於一八九八年的豐子愷,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文藝家。他在浙江第一師範學校求學時,從出家前的弘一大師習音樂、繪畫,兩人因此結下深厚的師生情誼。豐子愷而後皈依佛門,與佛教結下不解之緣,其文藝創作、人生觀都深受佛教信仰影響,他創作的《護生畫集》,更彰顯佛教慈悲情懷。
「豐子愷的護生理念,正是致力推動人間佛教的佛光山欲傳達的精神。」如常法師表示,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有感「生命教育」是社會需關切的重要議題,加上佛教是最積極的生命教育,因此大師特別選擇以倡導「護生即護心」的豐子愷《護生畫集》,作為佛館外牆的建築藝術,除勸人勿殺生、積極護生外,進而與宇宙眾生、自然環境等外在因緣同體共生,彼此尊重和諧的共存共榮。
如常法師強調,佛陀紀念館是座會「說法」的世界級建築,因此在硬體上力求「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的人間佛教精神,豐子愷的《護生畫集》因線條簡單,搭配由弘一法師撰寫護生詩詞,以圖搭文、淺顯易懂,觀者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內容與現代「環境保護」、「愛護動物」精神不謀而合,以培養人們善良、寬容、慈悲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