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一七五~二一○年),字公瑾,人稱「美周郎」,廬江郡舒縣(今安徽省舒城縣)人,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著名軍事家,東吳取得軍事成功和割據地位的主要功臣之一。他所指揮的「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也直接決定了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但是取得勝利後不久,他就因病逝世,年僅三十六歲。
周瑜年輕便成就大功,加上本人謙虛寬容,相貌堂堂,精熟音律,還深得主上孫策、孫權的禮遇器重,他的妻子小喬也稱國色,他是後世不少人羨慕追思的英雄形象,如最著名的篇章北宋大文豪蘇軾筆下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裡就有描述。
不過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周瑜則被描寫成為心胸狹隘、與諸葛亮明爭暗鬥的反面人物,我想,周瑜若真的看到《三國演義》,想必會吐血、會想再死一次吧!
周瑜出身名門,族人曾經兩代出任朝廷要職太尉之職,父親周異也擔任過洛陽的縣令。一九○年,孫堅出兵加入討伐董卓聯軍,舉家遷徙至舒縣,周瑜與孫堅的兒子孫策同年,成為好友,周家甚至提供自家南側的大宅給孫策一家人,二人情如兄弟。不過,周瑜叔父周尚就任丹楊太守時,周瑜也一起跟隨,二人便分開了。
孫策喪父後,離開袁術自行起兵發展,周瑜開訊立刻起兵響應,孫策高興的說:「吾得卿,諧也。」周瑜後來也棄離袁術,藉口回居巢出任縣長,卻取道居巢東渡長江到了吳地。孫策親迎,任命他為建威中郎將。
二○○年,孫策臨死前對孫權說:「外事不決問周瑜。」是以,孫權繼位後仍十分信任周瑜。
當時,周瑜反對孫權送子到曹營當人質,力主壯大東吳勢力,孫權討伐江夏,周瑜為前部大督。二○八年,曹操率軍南侵,占領荊州,曹操向孫權進逼,周瑜遂策畫了赤壁之戰,獻連環計破曹軍,孫權別拜周瑜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
同時周瑜獻計軟禁劉備,想分化劉備陣營,但孫權不採行。二一○年,周瑜提出征伐西蜀的方案,孫權答允了,就在但周瑜出征時得了重病,最終卒於巴丘,葬於今安徽廬江城東一公里處。
孫權親自穿上素服送之,左右皆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