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文式教育親職專欄】 超齡閱讀又何妨

趙文瑜 |2011.07.05
836觀看次
字級

幾位朋友聚在一起討論是否該讓孩子「超前閱讀」。沒想到,話題一開,才發現有好多媽媽都思考過呢!

提出質疑的朋友A首先發難,他的孩子今年小學畢業了。在孩子大約兩、三歲左右,除了繪本,他還會閱讀類似《小王子》等文學作品;到了幼稚園,則閱讀名人傳記給孩子聽;小學一、二年級左右,他開始提供大約高年級左右閱讀的少年版《資治通鑑》;小四孩子已經自行閱讀《蘇菲的世界》、《紅樓夢》等世界名著,到了小五時,則不乏金庸、村上春樹等現代小說……

A說,孩子的閱讀速度快、理解力也很強,學校功課不錯,但從談話中會發覺到:他的思想似乎比實際年齡成熟許多,有時還會語出驚人,跟媽媽討論天文、地理,甚至飛機結構等物理觀念。媽媽雖然覺得孩子很厲害,但心中總不免質疑,不斷提供超齡的書籍,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朋友B的孩子,目前四歲左右,親子共讀《神奇樹屋1—恐龍大冒險》的故事,從繪本進入以文字為主的書籍,朋友原以為孩子會沒興趣,卻沒想到每天短短的內容,竟然還會引發孩子的抗議,想爭取多聽一些,還會先翻到後面去看小圖,猜測故事的後續發展。

朋友B說:「我想試試看,覺得OK,就繼續念下去,但也不敢貿然地只提供文字書,擔心孩子會沒耐心。」

從這兩個孩子的閱讀行為來看,我們不應該小看孩子的能力。我詢問朋友B,當孩子聽不懂的時候該怎麼辦?

朋友A的小孩,對媽媽提供的書沒有太大抱怨,有時剛開始不喜歡的書,過陣子後,也會主動再閱讀,所以孩子也沒有特別的胃口。

而朋友B說:「很慶幸,孩子最近恰巧進入了『好問期』,只要聽到不懂的文句、形容詞就會立刻發問,省掉了我的猜測。」

就兒童發展的角度來看,每個階段的孩子因心智年齡、理解程度不同,出版社會依據書籍的屬性,幫父母做些分齡的規畫,希望透過繪本,讓低、幼年級的孩子建立閱讀興趣;讓中年級的孩子,可以從故事、戲劇中獲得感動;同時也讓高年級的孩子,能接觸更多包括科普、哲學,甚至悲劇、愛情小說等能豐富內涵的領域。

從閱讀的行為發展來看,孩子的閱讀本來就是循序漸進的,他們不可能沒有經歷過親子共讀或識字的階段,就能獨立拿起書本來朗讀;而閱讀的理解力,也得經歷從簡易到困難的過程,才能持續下去。

因此,對孩子而言,遇到看不懂的內容,他可以跳過,也可以去尋求資源、獲得解決;對於看得懂的內容,不管是否適齡,只要是他有興趣的議題,一樣可以自在的閱讀。

在這個過程裡,父母既不用鼓勵,也不用阻止,因為對孩子來說,閱讀本來就是「自己的事」。而且,讓孩子早一點接觸不同領域的書籍,或許還能幫助孩子從中找到自己興趣與志向,了解自己未來想要專研的方向。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超齡閱讀又有何妨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