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期待杏林春暖花再開

 |2011.07.03
1521觀看次
字級

醫界頻頻出包,除了醫療糾紛不斷,醫師詐領保險金的問題屢見不鮮,財團法人醫院只顧賺錢的經營模式,更成為眾矢之的。醫界應是各行業的表率,醫師是濟世救人的志業。面對道德淪喪的社會,連醫界也失去了良心。別說人們不再信任醫生,連踏入醫院都要考慮再三。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站在第一線最高層醫療行政專業的立場,最近出版了一本新書《拚公益,沒有好走的路》,書中猛烈抨擊應該屬於公共財產的財團法人醫院,卻被經營者當做企業經營,只想賺錢,拿盈餘擴充醫院卻苛刻員工,很少到海外援助或到醫療資源貧瘠的山地離島服務。

許多醫院以賺錢為目的是眾所皆知的事實,民眾也習以為常,不只是財團法人醫院,連教學醫院也不例外。前一陣子,醫界討論到國際醫療的問題,醫界自己就批評醫院只知道「向錢看」,根本違逆醫療初衷,有學者主張乾脆實施「一院兩制」,讓部份醫師投入「公司化」經營,專心去拚經濟。

面對整個大環境,醫師也很無奈。過去鄉間有很多小診所,醫師和居民相處融洽,醫師的職志就是幫助病人去苦離病,有濟世救人的胸懷,不管荒郊野外,上山下海,只要一接到召喚,醫師就帶著醫療包往病患家奔去。自從實施健保之後,小診所經營不下去,老醫師退休了,現在的醫師多半是年輕一輩,多在大醫院中就業。

在醫院就職的醫師很辛苦,他們每天都有規定的門診數量,教學醫院的醫師還要做研究。一般財團法人醫師每天的門診數高達二百人,半天四個小時根本看不完,醫師進入診間之後連上廁所時間都沒有,算起來,每個病人的看診時間一兩分鐘,問兩句話,寫個問診單,開個藥方就三分鐘了,哪裡談得上醫療品質?

醫師也非常無奈,日前高雄長庚醫院一名醫師就在診間昏倒,疑因過勞所致。醫師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如何談到濟世救人、師法史懷哲精神?他們在學校所學的「仁心仁術」醫德教育根本就使不上力,也難怪楊志良批評這些醫院是「家族把持、經營理念偏差、苛刻員工的血汗醫院」。

醫師失去了良心,當然就失去了愛心和耐心,醫病關係不可能親密,過去醫師一見到病患先是噓寒問暖,「視病如親」的現象早已成為歷史。有些醫師以賺錢為職志,弊端紛傳,為詐領健保費隨便切除健康器官,還有些醫師攀附政治,「喬」公立醫院人事,敗壞醫風。

前幾年有藝文界人士鑒於醫病關係的惡化,推動「ucareicare」(讓好病人遇上好醫生)活動,活動主張:每個病人都該得到應得的照顧和治療,每一個醫護人員都該得到應有的專業尊嚴與待遇,每一個人都有責任與能力改善自己的健康。可惜,這個活動並沒有受到太多的關注。

如今各大醫院相繼開設五星級的健檢美容中心,開啟幸福門診,花心思照顧有錢人的時候,「杏林春暖」、「急診室的春天」所呈現的溫馨景象也格外讓人懷念。在醫界倫理逐漸式微、醫病關係逐漸淡泊的時刻,也只能期待杏林早日春暖,讓病人能重新見到花開滿人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