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良出書 揭露多項秘辛 點名財團法人醫療體系 批醫藥界人士 長庚顧問吳德朗回應

 |2011.07.01
3080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在剛出版的《拚公義,沒有好走的路》一書中,再批財團法人醫療體系,也罵了幾位醫藥界人士,痛斥前衛生署長涂醒哲,及談話性節目〈大話新聞〉,還揭露多項秘辛。

書中,楊志良直批國內某些醫界大老缺乏自省能力,只會帶頭高喊「錢太少」、「多給錢」,呼籲降低醫療人力設置標準;更直言大老們處處維護捅出婁子的醫院及醫師。

對於署立醫院採購弊端頻傳,楊志良感嘆「人醫怎可能變成獸醫!」他批評,新光醫院副院長黃芳彥以及當時駙馬爺趙建銘兩人敗壞了醫界風氣。

楊志良表示,醫院是「公共的、社會的」,但董事組成還不如上市上櫃公司,有外部小股東、基層員工或地方人士代表等多元治理及監督,董事「五鬼搬運」也沒得管,免稅的財團法人反未負起更多社會責任。

對於長庚醫療體系的經營模式,楊志良相當不以為然。他點名醫院協會理事長、長庚醫院最高顧問吳德朗,「有他這種認知錯誤的理事長,難怪台灣有些財團法人醫院早已偏離應有的組織行為模式」。

楊志良認為,如果長庚依照吳德朗的經營理念,就應改名為「台塑醫院」,全力賺錢,不要戴上財團法人的帽子。財團法人醫院雖然不是公立醫院,卻是「公共的醫院」,這是社會共同擁有的,不能只想賺錢。

遭楊志良批評「認知錯誤」的吳德朗回應「未看書,不知道楊講啥」。但以三十幾年在長庚的資歷,確定長庚作為非營利性的法人「不能隨便的想怎麼用就怎麼使用」,遊戲規則就是盈餘不能拿到私人口袋,也未見有他說的弊端(董事五鬼搬運)。且多家醫院支援國際醫療,「怎麼會無社會責任」。

吳德朗指出,長庚醫院屬於非營利性醫院,經營理念,就是重視中低收入戶的就醫權益,如有盈餘,則屬於長庚醫院基金會,依照法律,交由董事會來決定基金如何運用,主管機關則是衛生署。

對於楊志良的批評,吳德朗相當不以為然,他認為,病患及家屬的滿意度才是他在乎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