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多月,教育界有兩件值得關注的事。一是:美國年度教師獎在白宮玫瑰花園頒獎,受獎者並接受歐巴馬總統及教育部長唐肯的祝賀。一是:台大校長規勸畢業生,就業初期,別太在意薪水、職位和升遷,結果引發兩極評價。
今年美國年度教師獎,是由馬里蘭州的一位高中化學老師薛蘭(Michelle Shearer)獲得。歐巴馬總統在賀詞中提及,未來將致力培養出十萬名像薛蘭這樣的老師,來提升美國的教育。
薛蘭老師獲獎的關鍵在於,長期挖掘資優的弱勢學生,培養他們成為科學家。在她細心教導下,許多學習困難、低視野、注意力難持久等的學生,都獲得不錯的表現。
被問起獲獎心得,薛蘭說:「教師工作艱鉅,要適應學生不同的需要和能力,這需要有愛、熱情和奉獻(love, compassion and dedication) 。我從學生身上學得很多,學生們教給我:要看其能力,而不是其弱勢(to always see abilities, not disabilities)。」
大家很好奇,以她名校高學位的背景,大可覓得更高職位工作,為何甘於勝任中學教師。她簡單的回答:「我正在做我最想做的事。」
另外,最近台大李校長寫了一封信給應屆畢業生,對即將踏出校門的社會新鮮人提出十四點建議,其中第一點就是要他們:「保持熱情,別太在乎薪水、職位與升遷」。沒想到引發社會兩極評價,部分學生及社會人士大罵李校長協助資本家來奴化和剝削學生,但仍有些學生感激校長的關懷與耳提面命。
我當過老師,在我心中,每個學生都像自己的子女或朋友,我關懷他們。但關懷的面向不只是有沒有工作?或待遇多少?更關心他們工作的態度、工作的意義,和長遠的生涯發展。
當大家把焦點放在李校長那句─「別太在乎薪水」時,我請大家更看重那第一句話─「保持熱情」。誠如李校長在畢業典禮中要學生記住:「態度決定高度」、「高度決定格局」。我也補充一句:「品格將決定一生的命運。」
面對像薛蘭等許多偉大的靈魂,我們真應該當下回到內心,多做一些更有意義的追求。我們堅信,那些內心光明者,必蘊藏無限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