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愛茶裝

池宗憲 |2011.06.28
841觀看次
字級

初春

巴黎

冷洌

我走在Saint Honore街上,盡是精品誘惑…Hermes的華麗、Jean Paul Heaven的可口…,布滿西方品味的價值。就在同一條街上咖啡廳飄來香味,踏入店家,一排寫著Formosa的茶箱叫我眼睛發亮!

花都的名店街,為何出現一只滿身鏽斑的舊罐子?為何上面寫著台灣Formosa?百年老店賣的是代表生活品味的飲料:咖啡與茶。茶,作為東方茶飲料的名牌,曾與咖啡平起平坐,後來獨領風騷,那Formosa Oolong Tea的一段光輝,要不是茶罐仍在,今人又有幾人知曉!一只茶葉的包裝罐,用來保護茶葉的容器,日積月累吸吮著一段生活美學經驗。當時,在這家店裡點上一杯Formosa Oolong Tea,代表你是一位懂得生活品味的精英,就如同今日你與精品相遇激盪出來奢華與時尚。

茶罐,傳遞著一種美感的視野,是一次東西文化的交流平台。老舊的茶葉包裝,用美感相遇的經驗,有意地引入神妙的視野,直至演化出香、甘、活、醇的奔騰。

若將茶罐看成一個異質空間,不同時空的社經背景穿梭其間,透過百年前的茶罐就可貼近當時的情境,她好似用一種隱藏的溝通,自然結合當地時空脈絡。她是一種保持清醒的飲料的印象,亦是一款健康的泉源。

巴黎Mariage茶葉專賣店,自一八五四年店面成立至今的小型博物館裡,珍藏百年前由中國運來的茶箱,形式上的看見及觀察,或只屬於視覺所引藏的層面,然而在斑駁茶箱容顏綻放,更有一段促動心田的深層美感,感染了當時社會所追求的「生活中的甜蜜」(douceur de vivre)的快活!

時代的更迭,茶葉包裝紋樣表現技法或是文字敘述方式,自然交織出一套系統,讓後人看見了品飲價值社會階級的流動。

西方百年茶店,有意地展出內涵的壯麗,不只是揭示當時生活的甜蜜享樂的抽象意義,更是文化與資本主義互動對立,是東茶西賣大航海時代的貿易見證。一張泛黃茶包裝紙上印著Formosa Oolong Tea,她是一八九○年德記洋行的茶商標,她是茶貿易輝煌的回味!

茶,在當時不是單純的茶,她是台灣從晚清到日治時期,最具產業價值的外銷經濟作物,她曾是世界博覽會中的明珠,這時候中國茶和台灣茶並肩揚眉於世界舞台,至今香傳千里,韻醇回甘,散溢著歷史芬芳的滋味。

茶喝盡?卻道不盡茶一身文化底蘊。透過茶的包裝紙、茶葉罐、茶箱、宣傳明信片……,不同材質形制建構出來的「茶裝」,其功能用來盛裝或保護茶葉。

事實上,茶裝傳播消費的效應很大,她使消費者相信茶裝所代表的現實性身分,即使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或是無法實現,若此在虛實之間雖有存在的距離;透過了不斷誘發消費者的追求,茶裝使品茗者在涵化作用(cultivation effect)中相信品茗的品味階級。

倫敦金融業密集的街道上,我探見伊麗莎白女王御用的Fortnum & Mason茶店。她的商標傳遞皇家尊榮茶品味,茶裝呈現賦予的線條意義;茶裝上的語言、文字,帶來美感的學習。F & M等同「皇家御用」才能跨三百多年而不墜!

茶裝無疑是中西的混種文化。我在巴黎、倫敦茶裝見到是百年的御用品牌,裡面裝來自中國正山小種或是台灣烏龍茶;茶在茶裝封存,日積月累吸吮咀嚼著東西生活的美學與藝術經驗。而今人若只是一為那不過是張包裝紙、一個茶葉罐、一個木箱…而輕忽他們,卻不明白「茶裝」的文化創意內涵十足,那就可惜了。

茶裝可以是一種情趣,一種感動。十年來,我從東方到西方,再由西方回到東方,計畫性收藏來自台灣清代、日治時期以降,所留下的各種材質茶裝與文獻報告,經過歸納整理,在茶裝不同的形制與面貌中,看得到東方茶文化的深度與西方文化情調中的亢奮。

茶裝穿越時空,甘醇溫馨有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