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客自由行上路,不少陸客反應想參觀立法院,也有立委建議開放。立院院長王金平表示可考慮,或許能讓陸客把對台灣民主運作的見聞,帶回大陸宣揚,對兩岸未來互動是好事一樁。
民主國家的國會是遊客參觀的景點,但鮮少聽聞觀光客把參觀他國國會列入行程,這當然因為大多數國家已是民主社會,對他國國會的議事運作不感到新鮮;即使到了美國、英國等老牌民主國家,恐怕也不會排入這樣的行程,畢竟旅行團不是「民主考察團」。
陸客有興趣參觀立院,情形有所不同。因為在全球華人世界,比起新加坡、港澳地區,台灣是唯一實施完全民主制度的,加上兩岸關係特殊,陸客自然多了份好奇心。
然而別說陸客,台灣民眾要進入立法院參觀,都必須先由立委辦公室代為申請,沒人代為申請,就難以參觀;因此縱然開放陸客參觀,有多少陸客能成行,也不無疑問。
有立委認為,立法院是台灣落實民主政治最徹底的地方,陸客只要在旁聽席坐三十分鐘,就可以看見台灣代議政治的精髓。「立委罵官員」是陸客最想看的畫面。大陸新聞科系研究生每年都會應國內大學院校邀請到台灣實習,少數分派到立法院實習採訪的陸生表示,他們對台灣的立委可以在國會對政府官員「大小聲」很驚奇,也很愛看,因為在大陸可能一輩子都看不到。
這是代議政治正面的精髓,但許多民意代表問政有欠理性、務實,往往淪為作秀,這樣的「民主見聞」、「實境秀」,陸客帶回大陸宣揚,對台灣印象將是如何?
陸客究竟是看熱鬧,或真心想一睹民主精髓?有陸生怕回大陸後,同學、家人不相信「立委可以罵官員」,拍了很多立委罵官的畫面當證據,但這會不會是對大陸民主教育的「台灣負面教材」?
立委打架、丟拖鞋等負面形象,台灣民眾都看不下去,是否樂意給陸客看?王金平表示,立法院已經很久沒有打架、衝突,許多民主國家的國會都有衝突的情形,「就是因為實施民主制度,才會有衝突。」此說固然是事實,但台灣不能因為別國國會有衝突,就把立院打架視為當然。
台灣的民主政治能否因為開放陸客參觀,而「表演」得更有層次,也許可以趁此檢討改進。如果立委因為有陸客看「表演」,為了博取版面,更加以罵官員、貼海報給官員「上課」為「賣點」,恐非台灣社會大眾所樂見。王金平則表示「讓陸客親眼目睹台灣最自豪的民主政治運作」,也就不足以自豪了。
立法院畢竟不像故宮、阿里山、夜市,遊客可以自由進出,因此若要開放陸客參觀,就要有完善配套,訂定參觀規範,以免出現脫序情況,影響議事運作。
故宮、阿里山是「靜態展示」,立法院、甚至縣市議會的議事是「動態秀」,人為操作的可能性大,如何盡可能展現好的一面,減少負面形象,恐怕是訂定參觀規範時,須加思考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