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書法要有真識、有定見。不要以耳代眼,拾人牙慧,人云亦云,或崇拜偶像胡亂吹捧,到了實際評鑑某一作品時,則如孫過庭所謂「其中巧麗,曾不留目;或有誤失,翻被嗟賞。」這樣信口雌黃自命風雅的欣賞家,當為識者所不取。
這是我的書法老師陳福蔭先生,對於書法欣賞所說的一段話,今天用來談孫過庭《書譜》,是最好的說明。
孫過庭出身寒微,遲至不惑之年,始出任率府錄事參軍之職,因性高潔遭讒議而去官,之後專注於書法,習王羲之法帖,終身浸淫其間,並傾其心力寫成《書譜》。
《書譜》是一篇賦體駢文,不僅是辭藻精美的書學理論,也是草書的理想典範,歷代評論家皆認為此卷書法理論,很能深得書法的旨趣。
對書法要有真識、有定見,眼界比一般人高,才能精準鑑別。孫過庭《書譜》草書筆法精熟、文辭優美、書學理論精湛,唐代無人能與之相比,但唐朝就沒有人將他納入典籍。
直到他死了四百年後,被宋朝書法大家米芾鑑識並記載於《書史》中。這樣驚艷之作,如果沒有米芾高於常人的真識、定見,誤失看走了眼,這件曠世巨作,就不會被宋徽宗納藏於宣和內府而流傳迄今。
孫過庭的家世不顯赫,亦無傲人的官銜,更沒有名師給予點撥,以現在的說法就是「自學」成就的。
其書法與論述有形有象、歷久彌新,要一字一句的慢慢欣賞、細細讀。建議有興趣者自己去尋味箇中好處,有助於培養自己的真識與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