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閉幕的二秮秮六上海書展,展出的七天中,每天吸引近萬人次進場。但在參展的一百多家出版社的七百卅五個攤位中,沒有任何一家台灣的出版社進駐設攤,至於主辦單位所設置的「台港澳書籍展示專區」,現場只展示了看板,展廳內空蕩蕩的,連一本書也沒有。
據了解,近年在大陸年輕人眼中,讀台灣作家的作品,算是種時髦的象徵。但本次共展出十萬種圖書的上海書展,台港澳的出版品卻連一個攤位都沒有。除了法令限制外,年輕一輩台籍作家知名度打不開,也延遲了台灣出版品,打進大陸市場的速度。
主辦單位原本宣稱,台港澳書籍會有展示專區,但現場實際的狀況是:只有宣傳板,沒有實際的作品展示。只有在「原本書區」中,有看到可展售的繁體字台版書籍。
據現場的中國民眾指出,閱讀繁體字並不很困難,但台港澳出版品進軍大陸,若能改成簡體字上市,接受度還是高得多。儘管有零星的台灣藝術工作者,大張旗鼓宣傳,台灣作家在中國的知名度普遍不高,除了漫畫家幾米與朱德庸,能讓大陸讀者留下印象的,還是以老一輩台灣作家如:白先勇、金庸、柏楊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