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佛教講三世因果、生死輪迴……能夠證明給我看嗎?(上)

慧開法師(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 |2011.06.19
2187觀看次
字級

今年(二○一一)年二月下旬,我應邀赴澳洲臥龍岡市,參加南天大學的首屆開學典禮,以及在南天寺、臥龍岡大學、雪梨佛光緣……等巡迴演講。

期間有一天在南天寺,我正準備為南天佛學院的同學上課,有位佛光會的師兄來找我,提了一個問題,他常常遇到非佛教徒的朋友問他:你們佛教講眾生有前世今生、三世因果、六道輪迴……等等,能夠證明給我看嗎?他不知如何回答,希望我能給他一些提示。

我告訴他,佛教經論裡面在在都在說明三世因果、生死輪迴的道理,但是我們不一定一看就懂。一方面,這牽涉到眾生在認知與理解的層次上,有個別差異的問題;在另一方面,要能確實了解三世因果、生死輪迴的道理,還有不少預備功課要做。

其實不只是佛法,世間的學問也是有學習次第的,譬如學化學,要從普通化學入門,再進階到有機化學,然後才能學生物化學;或者例如學數學,要從初等微積分入門,再進階到高等微積分,然後才能學複變分析、微分方程……等等。

進一步分析,有關眾生在認知與理解世間諸法的森羅萬象與其判準上,在佛教義理中有「現量、比量、聖言量」等層次的設立,以簡別獲得正確知識的不同途徑與方法,以及驗證藉此方法所獲得之認知經驗與內容。

「現量」係指我們運用前五根(識),直接透過「眼、耳、鼻、舌、身」等感官而能得到的認知經驗與內容,簡而言之,就是我們用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鼻子聞到的、舌頭嘗到的、身體觸摸到的直接經驗。

然而,即使是我們直接觀察認知到的經驗與內容,還不一定可靠,因為我們的感官很容易被矇騙,大家只要看過魔術表演就知道了。

此外,現量觀察無法運用到過去與未來的事物上,有其侷限,所以我們還需要有「比量」的認知層次。

「比量」係指我們感官的直接經驗之所不及,或者無法透過前五根(識)直接觀察得到的經驗,而必須運用意根(識)經由思惟、分析、推理而得到的理解內容,包括以自己已經認識的事物為基礎,而於意識中歸納、演繹、分析、推理而得到的理解與意義,或將經由推理所得之知識或道理以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啟發他人悟解接受。

「聖言量」係指超越現量與比量,屬於「法的現證者」──亦即佛、菩薩與諸賢聖等解脫的聖者所親證的認知內容層次,這需要多生多劫的學習與精進修持,我們現在一時無法達到那樣的境界,所以先行慕道而歡喜信受,只要我們依教奉行,不斷勇猛精盡、努力用功,他日亦可自我親證「聖言量」所揭示的經驗內涵與道理。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