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居士磚塔銘〉是唐高宗顯慶三年十月二十六日隨居士入窆的墓誌,直到明朝萬曆年才出土,剛出土時即破一角,一分為二,未幾復斷為三,又破為四,最後碎作七,拓本存世者極罕見。
磚塔銘文記述為上官靈芝撰文,敬客書。書者生卒年不詳,史料亦無記載,是名不見經傳者,故不知為何方逸士。但他所處的年代正值初唐書家爭鳴時期,是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薛稷等人楷書的全盛時期,以上諸家各有面目,敬客所書此銘受到初唐四家的影響。
清人隱士錢泳於〈跋王居士磚塔銘〉曰:「今觀此銘,楷法精妙,體勢俊逸,風神挺秀,深得歐、褚意法而又能自出機杼,無疑為唐楷中之佼佼者。」亦有清人王謝云:「名不顯於時,然此書法特為勁瘦,大類褚公,則知唐世能書人多不免為巨公掩耳。」
敬客這件書法寫得好,輕快而能謹嚴。有虞書的淳雅,歐書的風神,褚、薛的秀逸。字體結構疏密相成,且變化多。由其走筆之筆勢,可觀察出力的波動,能直能曲,字體不致於拘謹、呆滯。全幅之章法明淨,蔚為氣勢,能產生喜悅心,這些足以看出字美的條件。
此磚銘文刻工頗見功力,精密細微,使敬客書跡原貌能得以如實呈現,令人觀後即知為名品,即便拓本殘片猶珍藏之。故出土之後引起善書者矚目,其結構有初唐各家的綜合意趣,融合各家又能出新意,習楷者可奉為圭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