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段生命的公案。
五祖深夜獨自來到磨坊,問惠能道:「米熟也未?」惠能回答:「米熟久矣!猶欠篩在。」五祖手杖在舂具上敲三下,走了。惠能心領神會,夜晚三更時進入方丈室。那一夜,一大事因緣發生──嶺南獦獠當下大悟了!
流放者的後代,賣柴的百姓,原來竟是承先啟後、開枝散葉的禪宗六祖。若是只當勵志故事來讀,已經讓人激動難忍、熱淚盈眶了,然而這實則是一個堅持不懈的勇者故事,更是一尊肉身菩薩的成就歷程。這部寶典的珍貴與重要性當然不僅於此,《六祖法寶壇經》在禪宗思想上的偉大貢獻,使得歷代學者極力推崇,它是佛教聖典,也是中國思想史上的文化經典。
《六祖法寶壇經》適合挑燈夜讀、專注沉思,書中每一字句都蘊含無限的力量,帶領人穿透紙背、突破思維、飛越時空,只願化作那磨坊裡,六祖碓磨裡的稻穀,幾番碾磨、淬鍊,脫去粗糙陳垢,得見清淨本色!
修行層級與次第容或各有不同,頓悟漸悟也許有早有遲,但是讀《壇經》的感動無有分別,這裡有每一個人脫胎換骨、歸返自性的覺醒與誓願。
這是超越宗教、派別,無關種族、語言,貫穿今古、朝代的一場說法。六祖大師的禪語珠璣 ,叫人人識得真心本性。人有職業宗教之分而佛性則無分別,無論是否為佛弟子,先不管是什麼角色,且來提升精神層次,恢宏生命格局!對於自身的駑鈍凡愚,自有惠能大師慈悲教示:「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因此,吾人雖不能至,而心嚮往之!
達摩祖師西來東土,只為找尋一位不受惑之人,而修行路上可否有你的五祖,將在那個三更天的夜晚,用袈裟圍住窗戶的燈光,不為其他,只為了保護你;不為他人,只為你一人說《金剛經》?
如果尚未覓得,那麼《六祖壇經》,是那座指引光明的巍峨寶塔,它將引導你棄暗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