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人隨筆】戲棚下

陳正毅 |2011.06.07
857觀看次
字級


〈霧裏的女人〉劇照。北藝大戲劇系提供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今年夏季公演「霧裏的女人」,我從新聞報導得悉劇本是邱坤良教授的創作,就躍躍欲「視」,入院手術之前如願以償。「霧」的劇本深度、導演手法、演員水準都令人印象深刻,舞台、服裝、燈光、音樂、舞蹈等設計也充滿創意,整體表現遠超過其他校內公演,也沒有一般職業劇團演出的匠氣。唯獨劇中兩岸阻隔四十年母女重逢時的悲嚎,驚天地、泣鬼神,讓我疼惜亂世英雄家族命乖,暗暗抆淚。悲欣交集離開了劇院,卻陷入霧濛濛的歷史煙雨。

我故鄉北港供奉媽祖的朝天宮信眾遍布海內外,每年春季進香團絡繹不絕,經常搭台演戲酬神。戲棚下站久了,聽過許多忠孝節義的感人故事,看過不少濃妝豔抹的舞台角色。老先覺懂門道「看戲看亂彈」,我無此道行,只是愛看熱鬧。舞台的生旦末丑,在急管繁弦推波助瀾下,轟轟烈烈綻放生命高潮,讓我低迴。雖不諳皮黃、只見皮毛,我樂在其中。

在中央日報採訪影劇新聞時,這家媒體很嚴謹,影劇藝術版乾乾淨淨,美術、音樂掛帥,影劇像小媳婦畏縮一腳,僅名家影評、國劇評介可登大雅之堂,對銀色八卦、藝人誹聞皆堅壁清野,獨漏無妨。

有位女星剔光頭看破紅塵,失聯期間,記者未見其人,她的祖宗八代已上遍各報頭條新聞,外界懷疑她自導自演,炒知名度、搏曝光率,記者仍像一群鯊魚聞到血腥緊咬不放。中央日報雖不跟進,我還得一路「陪」跑,不敢怠慢這條新聞,恐怕真的丟了人,那就丟臉了。

花花草草不是報社要的菜,我就另闢蹊徑,勤跑大鵬、陸光、海光軍中劇團、陸戰隊豫劇和復興劇校。那是一個適合優秀種子發芽的年代,林懷民剛帶著「雲門舞集」起步,郭小莊張開「雅音小集」大幔,從國劇森嚴的傳統摸索出來,老派人斥離經叛道,俞大綱先生用遠見鼓勵她勇敢前進;稍後,吳靜吉博士指導「蘭陵劇坊」,舊瓶新酒演出舞台劇「荷珠新配」,讓觀眾耳目一新,開枝散葉後,金士傑、李國修、劉若瑀、趙自強等要角都在表演界雄據一方。

布袋戲、歌仔戲也是我常報導的對象,卻難跨一道鴻溝。當時報社編輯和長官因語言隔閡,無法體會台灣傳統戲劇神韻,我的報導難獲青睞。這時,文化大學戲劇系邱坤良老師帶學生到台北靈安社學習子弟戲,校園青年「搬大戲」唱老調,很不尋常,靈安社會館又在江山樓風化區,學戲女學生穿過花街柳巷,引起尋芳客、青樓艷姬騷動。我採訪這段戲夢人生而獲邱老師指點,把文化帶進影劇新聞。

當時我先後與蔡文怡、林淑蘭兩位才女搭擋,負責影劇藝文版供稿,她們文采洋溢、稿量豐沛,我則是在大樹底下好乘涼。但有次蔡姐請產假,蜀中無大將,我獨挑大梁,兼顧藝術,表面上「文武崑亂不擋」,心中叫苦。每天半版、停止休假的壓力,逼我擴大採訪。

坤良兄是我採訪戲劇的活字典,常跟著他到處看戲,拜見演師藝人,戲棚下成為我修練的道場。後來我換跑科技、財經,坤良兄則到法國攻讀藝術博士。

他返國後任教藝術學院,學問、風采深受學生歡迎,論聞專欄擲地有聲,極孚眾望。藝大從蘆洲渡淡水河遷關渡,他策畫「出蘆入關」,師生扮演藝陣遊行,一路浩浩蕩蕩、多采多姿,寫下藝術和庶民生活融合的精采一頁。我們往來頻繁,都是我受惠,今年三月他在聯合報名人堂專欄寫「一切有情」,更為病後的我帶來激勵。

坤良兄早年從歷史系鑽入戲棚,成為戲劇教授、作家,他的戲都具強烈歷史感,十年前以鄭芝龍、鄭成功父子各為清明兩朝賣命的經緯演「一官風波」,以及今天側寫霧峰林家歷史的「霧裏的女人」,都讓我有這種觀感。

「霧」劇鋪陳二十世紀林家三代命運起伏的情節,男人為理想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妻女含淚善後。她們揹負撫育血脈後裔及家族復興的重任奮進,在哀愁中展現堅忍的韌性。女主角說:「林家男人是天,女人是地;天塌下來,有地撐著。」這是劇作者向林家女人致敬,也是坤良兄在歷史和戲劇長期冶煉的俠情仁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