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雙年展 台灣館揪住你耳朵

 |2011.06.03
2024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第五十四屆威尼斯雙年展開幕,由台北市立美術館主辦、策展人鄭慧華策畫的台灣館以「聽見,以及那些未被聽見的—台灣聲音圖景」為名,讓台灣解嚴後的社運歌曲及解放運動聲音在國際發聲。鄭慧華強調,採取類似酒吧的形式呈現,是希望觀眾「放鬆下來,進入文本看作品」。

義大利威尼斯著名景點嘆息橋旁,中世紀監獄普里吉歐尼宮搖身一變,像極「台味酒吧」,又像老式卡拉OK,入夜後,許多人排隊等著入場;這裡不是酒吧,是威尼斯雙年展的台灣館。

進了台灣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散置的沙發與一個環狀吧台,仔細觀察,吧台其實是台灣的影音資料庫,戴上耳機,就能聽見台灣開放而多元的聲音;建築師劉國滄設計的空間,低調地置入中世紀古蹟裡。

年輕藝術家蘇育賢以作品〈那些沒什麼的聲音〉參展,呈現台灣市井小民的聲音;拾荒者、船工、流浪漢隨手以身邊的器物演奏出生命之歌,滄桑地反諷主流文化工業,蘇育賢便為他們錄製專輯。專輯除了在展場播放,也採自由樂捐形式販售,反應不錯。藝術家王虹凱的〈咱的做工進行曲〉則與尾林百年製糖廠合作,由製糖廠老員工及親友主動收錄員工工作時的聲音,探索聲音的政治性。

台灣館已吸引美國、法國、英國等國的國際藝術專業人士前來,專業人士認為,這是個需要花時間消化的展覽,和一般「吸睛型」的展示很不同。北美館雙年展辦公室主任張芳薇認為,相較於過去幾屆,台灣館已從著重視覺上的異國情調,轉變得更有自信與更自由,在以視覺為重的雙年展,以「聲音」為主調,需要「很大的勇氣」;北美館希望超越傳統美學,在威尼斯開啟更多對話的可能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