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同教授接受專訪時說:「現在我們努力讓偏遠地區的孩子每一天有一杯牛奶可以喝,奶粉沖的!」面對城鄉嚴重的貧富差距,這卑微的心願讓人聽了痛心。筆者雖非教育人員,卻親身經歷貧富差距的現狀,此事不吐不快,除了作為探討外,也想就教教育單位。
筆者曾任職嘉義縣番路鄉某身心障礙者社福單位,對面是民和國中慈輝分校,校方為了讓學生不用遠赴兩公里外的校本部運動,故常借用協會場地,有此因緣建立了情誼。一次與帶隊老師對談,才知道當時全校的一百多位學生都是遭逢家庭變故,包括父母雙亡、離異、分居、殘障,或入獄、低收入戶等,學生一律住校,享有公費,由善心人士每月提供些許零用金;筆者年近「知天命」,第一次接觸這種訊息,富裕的台灣居然有這種學校,令我匪夷所思,心中震撼久久無法平息。
我基於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先送些文具給校方,再利用講演的機會帶食品和禮物給學生;今年端午節透過家姊勸募,送了粽子、飲料和餅乾給孩子過節。孩子們和我熟稔後,會和我談些心事,包括家庭、交友、學業和未來的苦惱等。
但教育部刪減了慈輝分校五個老師和一名約聘人員的經費,並聽說從今年起停止招收新生,漸次結束校務。政府所浪費掉的經費動輒以百億計,而所裁的人員一年總花費不過兩、三百萬元,真在乎區區這點錢嗎?據筆者查知,全國類似的學校有七、八所,不知剩下幾所?
青少年因家庭緣故缺乏信心,相當無辜與無奈;課業成績不理想,又乏人關懷,對未來產生茫然,若缺乏愛心導引,常會造成反抗社會、權威或自暴自棄,而因此犯法、沉迷不良場所、混幫派,形成社會問題。
不幸家庭的孩子如今因錯誤的教育決策,要何去何從?國家何忍剝奪他們就讀國中的機會?今天不照顧他們,未來社會將付出更大的成本。我每想到這群孩子的將來,就很難過,教育乃百年大計,國家再窮不能窮孩子,更不能窮了教育,南韓每年的教育經費是台灣的八倍,政壇袞袞諸公可曾警覺?
筆者在畢業典禮後,曾和學生及家長談話,他們最難克服的問題仍是經濟壓力,故筆者找了一些善心人,以實際行動展開愛心領養活動,希望幫助認真向學的孩子能繼續升學。想到這群無助的孩子,就體會「政策錯誤比貪污嚴重」,真不明白教育單位到底在想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