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政府環保局日前邀集工務局、公園處、文化局、教育局和捷運局等開會,商議開放街頭塗鴉的可行性。環保局勇於創新,令人感佩,但個人建議推動開放街頭塗鴉,應以審慎、漸進為要,以免好政策得到壞結果。
在環保局行動之前,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郝龍斌就將「開放街頭塗鴉」列為競選政見,郝龍斌認為「創作有理,塗鴉無罪」,未來若當選,就要擬定辦法將計畫付諸實施,一來讓台北市民共享街頭塗鴉的樂趣,也讓台北的街頭更多彩多姿、充滿浪漫的藝術氣息,這樣的政見有創意,值得期待。
塗鴉和唱歌、舞蹈一樣,都是人類的本能和興趣,街頭塗鴉也是世界各地青少年流行的一種次級文化,年輕人從塗鴉中表現繪畫、設計才能,並宣洩不滿情緒和旺盛精力,取代如飆車、吸毒、幫派等其他較為激烈、危險,也較負面的次級文化行為,所以開放街頭塗鴉,具有教育、文化的正向意義。
開放街頭塗鴉立意良善,但若操之過急,或缺少完善的配套措施,不但會造成台北街頭髒亂和污染,也會引發民眾反感和抗議。審慎的作法,除了先選擇部分學校、公園作示範外,也要提供「公民參與」的機會,從擬定辦法、審核草圖,到事後檢討改進,都應該讓市民充分參與,讓在地、草根的意見得以表達。唯有採取審慎、漸進的策略,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街頭塗鴉在世界各大城市經常可見,但在國內從不見由政府出面主導,郝龍斌的提倡、環保局的具體行動,為未來台北市的開放政策露出一線曙光,個人翹首期盼此一政策能推展成功,希望不久的將來,台北市街頭能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浪漫的藝術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