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中和訊】產後憂鬱症導致的悲劇頻傳,引起社會重視。精神科醫師表示,透過「日間留院」復健治療,可增加婦人信心,恢復正常生活。
沒有憂鬱症病史的三十歲婦人小玲兩年前生完第二胎後,每天以淚洗面,認為自己非常無能,沒能力同時照顧兩個孩子;她因為三度自殘,被丈夫送至醫院急診後,才診斷出罹患產後憂鬱症。
署立雙和醫院精神科醫師陳嘉新說,面對產後憂鬱症,家人的支持很重要,小玲常自行斷藥,控制也不佳,但丈夫全力支持並陪伴她,請母親暫時照顧新生兒,讓小玲能透過雙和醫院的日間留院治療,規律服藥,安排她走出戶外,或透過圖畫與手工藝等課程,平復心情,找回自信。
陳嘉新表示,產後憂鬱症婦人都需經過一年治療,若婦女原本為職業婦女,院方會安排簡單的行政文書工作,讓病患重新熟悉工作環境,以便重回職場;婦女若為家庭主婦,則讓她重新熟悉家庭生活,找回自信。
產後憂鬱症多發生於婦女的第一胎,只有百分之十至二十的產婦出現此症狀。病患容易心情低落,感到消極與無助,睡眠和飲食習慣變差,症狀嚴重時想自殺,如果產婦「自我延伸」,認為「我走了,小孩怎麼辦?」就可能出現殺子的悲劇。
陳嘉新說,根據國際的簡易評量工具,若有「我時時感到悲傷,無法驅除這種感受」、「我討厭自己」等念頭,就應尋求親友協助,到院接受檢查;他強調,丈夫應多鼓勵新手媽媽,給予支持,才不會覺得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