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耕致富講座》沈世宏:生活應與綠色科技結合

楊慧玉 |2011.05.13
1001觀看次
字級

【記者楊慧玉台北報導】由人間文教基金會、台北道場主辦的生耕致富講座,七日舉行「環保與心保」系列演講,邀請環保署長沈世宏(見圖/人間社記者陳秋玉)暢談「推動我國低碳社區之策略規劃」,例舉中外綠色科技發展,試圖為台灣尋找永續之路。

沈世宏以地球孕育萬物,也是我們的媽媽,指出在照顧媽媽健康的同時,也要照顧地球媽媽的健康。地球暖化造成極端氣候,減緩暖化為當務之急,台灣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也應以國外成功例子為借鏡,從改變行為模式開始減少碳排放。

針對目前各方熱烈討論的能源政策,沈世宏以德國經驗為例指出,發電廠碳排放高,然而再生能源在初期發展並不便宜,這表示減碳是需要成本的,民眾應該試著接受調高電價的可能,但在市場擴大後將刺激新技術產生,成本將可降低,使地球得以永續生存。

他指出,先前光電能源政策遭受批評,主要是定價策略錯誤。德國無論是再生能源發電、風力發電或是生質能源發電,雖然價格不同,但獲利率是一樣的,並且切忌由政府補助,而是應從電費提高而來。

從丹麥節能減碳的成功經驗觀察,沈世宏期許台電能向其看齊。丹麥電廠發電效能高達九成,採氣電共生,所產生的熱能不但回收,甚至送至五十公里之外,中間耗損也僅百分之五,其管線中間送蒸氣、外面送熱水。此外,燃燒器是採多元燃料,油、氣、木、稻草等各種生質能皆可,農業廢棄物也能拿來利用。反觀台灣,電廠發電效能僅三成,熱能沒有回收。未來台電可朝「三生供電」發展,即供電、供冷也供熱。

他強調,節能減碳為無悔措施,從日常生活中減碳,便能減少五成碳排放。而未來,人類也將自我調適以適應暖化氣候,減少損害,如荷蘭人將房子蓋於水面上,隨水浮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