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健保局今年放寬B型肝炎抗病毒藥物的給付條件,基層肝膽胃腸科診所也能開藥,不過多數民眾仍習慣到醫院拿藥,可能因掛不到號、導致治療率偏低,由肝病權威醫師組成的B肝策進會昨宣布,將號召醫院以及基層診所成立「全民回肝照護網絡」,替B肝患者建立「醫院診療、診所追蹤」的轉診制度。
B肝策進會會長、台大醫院肝炎研究中心醫師高嘉宏表示,國內B肝帶原者約三百萬人,三分之二是病毒量低的不活動帶原者,定期做肝癌篩檢即可;但另外一百萬人病毒量高,需積極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否則有較高風險演變成肝硬化或肝癌,但其中僅有三成患者接受治療。
追究B肝治療率偏低的原因,高嘉宏指出除了衛教不足、就醫不便也是問題。中壢蕭敦仁診所院長蕭敦仁表示,平時診所的肝膽胃腸科醫師雖能追蹤B肝患者,但如果肝功能異常、且病毒量達到必須治療的程度,B肝患者必須到醫院或是加入家醫群試辦計畫的診所,用藥才有健保給付,否則一個月必須自費約五千元,或乾脆選擇不治療。
健保局今年放寬這項限制,讓診所的胃腸肝膽科醫師,也能符合健保給付抗病毒藥物的條件,目前總共有一百八十八診所可以提供。
高嘉宏表示,基層診所對大多數B肝患者來說,擁有在地服務的便利性,但許多民眾仍習慣擠大醫院,因此B肝策進會希望建立一個轉診平台,讓經醫院診斷、訂出治療方針的B肝患者,後續的定期追蹤、用藥由基層診所接手;診所遇到病情較複雜的特殊患者,則轉到醫院來治療,讓B肝患者都能順利回診、維護肝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