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搭瀋陽到廣東的火車南下,不久,軟臥車箱進來一位老人,彼此寒喧後,知道老人叫邱慶芳,廣東鄉下務農,到東北探友,順便買些草藥,好給左鄰右舍治病。
旅途多個話友,正可以解悶兒。交談中,得知邱老精通醫術,把脈開藥,鄉民受惠,不計其數,正交談時,房門突被打開,閃進另一位老人,他笑著說:「兩位仁兄好!後學李富盛,印尼華僑,驚擾你們,抱歉!抱歉!」
原來不久前青海發生大地震,印尼僑社要他代表到災區看看,他又特地到東北買些禦寒衣服──人飢己飢,人溺己溺,都是中國人嘛!
講到災區實情,李老言道:青海地屬高山,災情比四川大地震輕些,但還是目睹地震之可怕!紅塵中生離死別之悲情,警醒我們人多麼渺小!誰會想到苦難卻是無常。
筆者語重心長說:「佛不能阻擋災難,佛能幫人度苦難,可否談些四川、青海兩次地震最令李老記憶深刻且難以忘懷的事?」
「見死不救佛家最大忌諱!五一二災後半年,當地羅漢寺住持素全法師,特地去荃華鎮板房學校為該校師生發放冬衣,瞧見十幾位在地震中失去子女的母親,圍在學校大門口,哭得呼天喊地,真叫人鼻酸。鎮長一旁補充說,這些母親隔幾天就會來學校,痛哭幾個小時才離開,校長和老師好不容易把她們勸回家,不到幾天,又再來學校哭失去的孩子。
那天,母親們一見素全法師,紛紛自動圍上來,懇求師父給她們一些素點、圍巾、鞋、襪、經本、佛曲,放在孩子靈前,素全法師合掌說一定照辦。素全法師回寺後,在博客中寫著:「我難以忘記這些撕心裂肺的哭泣……眾生的苦難,何時才到盡頭,阿彌陀佛!」並寫了一首新詩〈有一種愛叫放手〉:
媽媽
有一種愛叫作放手
放手才能讓彼此好好地走
愛的故事前生就有
今生
是災難打斷了我們美好的聚首
……
媽媽
放開你慈愛的手
我已經在這裡遊蕩好久
天堂的燈光就要熄滅
放開兒的手
讓兒看得見路走……
邱老聽罷哽咽落淚說:「天下父母心!人生苦短,該做就做,千萬別等。」
筆者心有戚戚焉: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心連心、手牽手、不分中外,一起來做。人該走的時候馬上走,跟有沒有準備無關。世人恐怕永遠都無法預測「明天」先到或是「死亡」先到,生也好,死也罷,雲水隨緣,一切由它。三人意外巧遇,同車更有意義!聆聽二老翔實報導,如沐春風,增廣見聞不少,願以「眼前一笑皆知己,座上全無礙人」來畫下喜相逢的完美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