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高雄訊】半年來大同醫院皮膚科接獲好幾位病患因「身上有多年不癒的溼疹」就醫,後發現這些「擦藥都擦不好」的紅疹斑塊,都是皮膚惡性腫瘤細胞,也就是俗稱的皮膚癌。有名男性甚至長在陰囊上,面積達十二平方公分,過去也曾遇到有婦女長在乳房中間,拖了十年才就醫。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皮膚科醫師陳盈君表示,溼疹、皮癬或紅斑等看似普通皮膚病,病患多半購藥膏塗抹、或是到住家附近找家醫科醫師看診,擦了一陣子止癢殺菌的藥,卻未見病情改善;轉介到醫院找到病灶,也延誤治療時機。
陳盈君說,多數人認為皮膚出現久治不癒的潰瘍,才是癌的警訊,但這都是後期的徵兆。她表示,大部分皮膚癌早期都是以皮膚紅斑、黑斑等色素改變、微血管增生或凸起腫瘤出現,中、後期才可能出現難以痊癒的潰瘍;若單純以有沒有傷口、會不會癢痛等規則去判斷是否為惡性病變,會造成誤判。
陳盈君舉例,一名四十多歲中年男子,陰囊癢不停,剛開始以為長癬,抹藥短暫止癢又復發,拖了三年才發現是癌,最後用新式光動力療法。這種療法在皮膚原位癌及多種表淺皮膚癌是國外常用第一線療法。
陳盈君建議判別是否長皮膚癌,就是看溼疹、皮癬或紅斑塗了藥止癢後,患處面積是否消失或減少;若是擴大或惡化,就得找皮膚專科醫師做病理切片檢查,這是門診手術,當天即可回家,一周後回診看報告。
陳盈君說,輕微脫屑的紅斑不一定是普通皮膚病,有時皮膚搔癢不止也是內臟疾病外顯表現,例如與肝臟、腎臟疾病或初期糖尿病等有關,找醫師抽血檢驗就能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