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昨天是國際工殤日,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發起百人赴衛生署抗議,批評衛生署只從個人因素看疾病,對不斷壓榨勞工的企業卻無任何作為,如同只抓小菸管、卻放任大煙囪,使過勞死成為各行各業的隱形殺手。
「工時不降、工資不漲;工人傷肝、家人傷心;上班打瞌睡、下班流眼淚;勞工喊救命、政府沒反應。」近百名各行業的勞工,透過口號陳述無奈,工傷協會秘書長黃小陵表示,過勞死不只是勞動政策問題,也是國民健康問題,質疑衛生署雖推動戒菸、減重、運動等個人健康管理,但若長工時、低工資、高壓力的職場環境不改善,如何落實健康生活?
一名奇美醫院蔡姓住院醫師因積勞成疾,兩年前在開刀房心肌梗塞合併心律不整,更嚴重的是產生記憶障礙的後遺症,蔡太太昨天與先生一起參加抗議行動,她指出,醫護人員嚴重過勞在業界並不是秘密,衛生署連醫護人員都無法保護,難怪其他行業的過勞問題也難以被認定,衛生署應明確訂出醫師值班的上限。
工傷協會指出,明年衛生署即將升格衛生福利部,對於各行業日益嚴重的過勞問題責無旁貸,提出四大訴求:各醫院確立職災與職業病強制通報系統;對危害勞工健康企業,比照菸品課徵「企業健康捐」;分析勞工死因與勞動環境關係,提出預防性政策;將工時等勞動條件也納入「勞安法」規範,對違規的雇主課以刑事責任。
小檔案
四月二十八日是國際工殤日,全球有一百六十八個國家,在這一天展開對職災傷亡工人的追思行動。西元一九八六年,加拿大率先訂立這天為全國工殤日,之後西班牙、泰國、葡萄牙紛紛跟進,台灣經工傷協會推動,在《職災勞工保護法》增訂四二八為國際工殤日,與全球展開國際連線行動,訴求追悼工殤者、保護勞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