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是我最喜愛的植物,主要是欣賞蓮為花中之君子。國中時閱讀周敦頤的〈愛蓮說〉癡迷不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喜愛蓮花出汙泥而不染,也自我期許這一期生命中,無論處境如何也要做個正人君子。
愛蓮、賞蓮,甚至遠度海外弘法,在南半球難得一見的蓮花,更令我朝思暮想,在忙完南天寺的巨大工程,尋尋覓覓,終於在雪梨的北方,開車六小時方能抵達的一處蓮花園中覓得蓮花芳蹤。
向一位愛蓮的澳洲人手中購得蓮花根莖數盆,開始我廣植淨蓮的人生,在澳洲最大的喜悅,是費了三年終於種植成功一園蓮花,讓炎炎夏日中,來寺的大眾分享一荷暑夏,清涼自在。回到本山後,我依然癡迷種蓮,這一種也是花費三年,從香水蓮到佛座蓮,仍在努力成長中。
《妙法蓮華經》是我最喜愛的經典之一,從出家前閱讀至今,記不得讀誦幾回合了,每次開卷總是愛不釋手,低頭深思,經文中的文句之優美,佛陀的大慈大悲愛護眾生之懇切,諄諄教誨,殷殷勸導眾生回頭,不辜負己身所具有的佛性,每每令我熱淚盈眶,想到佛陀生累世不辭辛勞地教菩薩法,三世諸佛所共同護念,為讓迷航眾生入佛知見,奈何眾生迷失心性,顛倒是非,如窮子般狐疑不信,懷珠做丐,佛陀只得費盡心力智慧,以方便善巧來度化,甚至不惜假死示現涅槃,引導佛子能夠回歸本性,悟知一乘妙法,令眾生醒悟而精進修行,體證生命實相。
法華思想集眾多的因緣,遲至即將入滅之時,佛陀才說此一妙法。這說明佛陀如園丁,一生辛勤耕作,培養因緣,廣植淨蓮,長養眾生的慧命,讓無明染污的泥淖,轉化成滋潤淨蓮的養份,開出朵朵蓮華,供養十方法界眾生。
日本禪學典籍《本朝參禪錄》裡,有一則生動的公案:
無三和尚出身於農家子弟,五十餘歲出家入道,隨即展開行腳的雲水生活。後來曾經在洞泉禪師處參學,並且繼承其法脈。
由於弘名遠播,被藩主受命為福昌寺住持。就在舉行入山典禮上,藩主想試試和尚的能耐,遂於大眾面前對他大聲喊道:「你這個莊稼漢!你以為自己是什麼呀?」
無三和尚不慍不怒的回答:「俺是泥中蓮華!」
無三和尚自喻為從泥中開出的美麗蓮華,正是在傳達卑賤的身分,反而更具有顯證清淨佛法之爆發力的訊息!想要真正契入佛法大海的人,得先思惟一下自己是什麼?儘管在惡劣污穢的環境中,汝是否依然能提昇出清淨佛性,開出美麗的蓮花。
從澳洲回到本山,擔任叢林學院一職後,感謝諸多因緣的成就,相繼出版《叢林所思》和《雲海在望》二本書,去年底應人間福報之邀,撰寫《法華經》人間經證,這件撰寫的工作是我在忙碌之餘,最歡喜的一件休閒工作,可以在忙中偷閒撰稿,透過文字般若廣植淨蓮,讓廣大的讀者在忙碌生活中,能愉悅地讀誦經典,以「法」為師,是最美、最有福氣的事。
半年來感謝許多人間福報的讀者和信眾、佛光會員的厚愛,紛紛來信詢問我何時會結集成冊,他們都希望能夠擁有一本因應現代生活體證的經典,好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因此三月份由馬來西亞弘法回台後,開始努力的撰寫,將過去廿餘年來閱讀《妙法蓮華經》的心得及生活體驗,撰寫成稿,將《法華經》的全文大意寫成四十八篇人間經證,這本結合現代生活及修行體驗的筆記,如實記下修行的軌跡,恭請家師 星雲上人取名《悅讀法華經》,由香海文化公司出版成冊,希望透過這本書讓茫茫俗世中,迷蒙的遊子能夠聽到佛陀的妙音聲,透過朵朵潔淨蓮華,帶來內心底層的呼喚與覺醒,即開慧解,蓮開果滿,自他法樂,祈願濁世中蓮花開處處。
(本文為《悅讀法華經》一書作者序文)
滿謙法師現任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應人間福報之邀撰寫四十八篇《法華經》人間經證,集結成冊名為《閱讀法華經》,由香海文化出版發行。歡迎大眾推廣,聯絡人:余月秋、張育銨。電話:02-27483302,傳真:02-27605594, www.gandha.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