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習慣飯後來一盤水果,作為一餐的尾聲;也有人把水果當餐與餐之間的點心,甚至空腹時先吃水果。究竟哪一種吃法較適當呢?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陳潮宗表示,飯後或空腹吃水果,各有好處。較多人習慣飯後吃水果,是要補充纖維質來幫助腸道蠕動,縮短肉類等食物逗留在腸道的時間,因為飲食若缺乏纖維質,糞便不但味道臭、也容易便祕。
然而水果的維生素與營養素,會被水果的纖維質及其他食物干擾,導致不容易被身體吸收利用,因此若空腹時吃水果,可以彌補這項損失。
但是陳潮宗認為,這項建議是針對腸胃功能正常的人,吃水果可以不必有顧慮,飯後吃或空腹吃都無妨,但腸胃功能不佳者,最好不要飯後吃水果。
這是為了避免水果在胃裡滯留,延遲消化,造成果糖與胃酸起作用,導致過度發酵,容易造成腹脹嗝氣、胃腸不適,因此腸胃功能不佳者,最好空腹時吃水果,或把水果當作餐與餐之間的點心。
上述是從食用者的角度來分析,不過陳潮宗提醒,有些水果的特性,本來就不適合在空腹的狀態下食用,原因如下:
(1)番茄:含有大量的果膠、柿膠酚、可溶性收斂劑等,容易與胃酸發生化學作用,凝結成不易溶解的塊狀物而堵塞胃幽門,使胃裡的壓力升高,造成胃擴張而導致胃脹痛。
(2)柿子:含有柿膠酚、果膠、鞣酸和鞣紅素等,具有很強的收斂作用,在胃空時遇到較強的胃酸,容易和胃酸結合凝成難以溶解的硬塊。小硬塊可以隨糞便排泄,若結成大的硬塊,就易引起中醫所稱的「柿石症」。
(3)香蕉:含有大量的鎂元素,若空腹大量吃香蕉,會使血液中含鎂量驟然升高,造成人體血液內鎂與鈣的比例失調,對心血管產生抑制作用,有礙健康。
(4)橘子:橘子含有大量糖分和有機酸,空腹吃會刺激胃黏膜。
(5)甘蔗和荔枝:空腹時吃甘蔗或荔枝切勿過量,否則會因體內突然滲入過量高糖分,而發生「高滲性昏迷」。
(6)山楂:山楂的酸味具有行氣消食作用,但若空腹食用,不僅耗氣,而且會增加饑餓感。
(7)鳳梨:內含的蛋白分解酵素強,對於有消化性潰瘍的人來說,空腹吃容易傷害消化道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