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記者張雅雯 圖/取自網路
中醫通常把人的體質分為寒性、熱性兩大類,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陳潮宗指出,臨床上發現男性較多人屬於熱性體質,容易便祕、口乾舌燥;女性多體質偏寒,容易手腳冰冷。
「每個人的體質是與生俱來。」陳潮宗表示,食物可以調整體質,然而吃錯了則會對身體造成刺激,水果也不例外,很多人認為水果無害,但若不依照自己的體質來食用,身體可能出現不適症狀。
比如寒性體質吃過多寒涼水果,會加重「寒症」,導致臉色蒼白、手腳冰冷、腹瀉加重、月經量少、容易感冒等;熱性體質吃過多溫熱水果,會加重「熱症」,也就是俗稱的上火,導致口臭、口乾、心情煩躁、便祕加重、長青春痘等。
如何知道自己到底屬於什麼體質?陳潮宗表示,可透過自我檢測表幫助判斷身體發出的警訊。更簡單的方式就是去嘗試,當發現吃某種水果後出現上火或是腹瀉症狀,自己要記取經驗,才能避免反覆發作。
此外,陳潮宗也提醒任何一種水果吃太多,即使體質沒有特別偏向寒性或熱性,身體都會受不了,比如瓜果類由於水分多,吃多了會沖淡胃液,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瀉;荔枝、龍眼吃多容易上火、燥熱。因此食用水果除了最好依體質食用,還要切記不可過量。
果汁缺膳食纖維
雖然多吃水果有益健康,不過台大醫院北護分院營養師簡妙凌強調,水果不應該被當作減肥工具,因為若長期只吃水果,初期雖有節食效果,但長期下來會導致營養失衡。
現代人為了快速攝取到水果的營養素,往往會以果汁取代,簡妙凌提醒,通常一杯果汁需要至少三份水果才能打成,若以一顆柳丁可打汁五十CC計算,喝一杯五百CC的柳丁汁,就等於吃了十顆柳丁的數量。加上為了好口感會加糖,不知不覺攝入過多的熱量,反而造成肥胖或腎臟代謝的負擔。
簡妙凌表示,直接食用新鮮水果可以吃進大量膳食纖維,同時使人產生飽足感,這是果汁無法替代的,所以,除了牙齒不好的人,建議新鮮水果最好不要榨汁喝;如果真的偏好飲用果汁,每次飲用量也要以一至二份水果為原則,控制在二百五十CC以下,並減少糖量。
至於有血糖過高和腎臟病的患者,更應該避免飲食的熱量失衡,建議果汁飲用量為一般人的1/4即可,並且稀釋後再喝。
有些人嫌榨果汁麻煩,一次榨一大杯,喝不完的果汁就存放在冰箱裡,簡妙凌表示,冰在冰箱內不代表保鮮,存放愈久,除了口感變差,果汁中的維生素被氧化破壞得愈多,這樣的果汁反而沒有營養。
若是在室溫下,果汁更不建議慢慢喝一整天,因為會滋生細菌,所以最好還是把它當作切好的水果看待,在三十分鐘內喝完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