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近年來在社區的帶菌率提高,長庚醫院研究顯示,百分之七點八的五歲以下健康兒童鼻腔帶菌,又以六個月以下幼兒帶菌率最高,一旦免疫弱化而感染,容易引起嚴重的細菌性肺炎。
醫師指出不少社區型MRSA患者,治療後仍無法從身體根除,患者鼻腔、腋下或會陰部等處仍帶菌,分析發現有兩次以上MRSA感染病童,高達七成是由同一菌株引起,呼籲對這類患者,應主動投藥去除帶菌,才能杜絕重複感染。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陳志榮在二○○五至二○○八年間,針對北、中、南六千多名兒童採檢,發現五歲以下健康兒童,百分之七點八鼻腔帶菌,雖然帶菌不等於立即發病,不過若免疫降低就可能染病,其中又以北台灣兒童帶菌率百分之九點五最高。
分析帶菌的危險因子,家中兒童成員較多者,每增加一名兒童增加一點一倍帶菌率;上托兒所或幼稚園也會增一點五倍帶菌率,顯示擁擠環境會提高帶菌比例。但研究也顯示,餵食母乳可減少零點六倍帶菌率,陳志榮表示,國內平均餵食母乳六個月,比較發現,不論吃母乳時間多長,都比完全沒吃來得有保護力。
此外,二至六個月嬰幼兒,帶菌率增二點二倍,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玉成指出,兒童帶菌率原本就高於成人,但兒童帶菌情形呈動態變化,研究顯示,新生兒出生三天,鼻腔MRSA帶菌率就達百分之五,之後會下降,一段時間後又上升。
感染MRSA引起的肺炎,容易併發嚴重併發症,必須施以萬古黴素等後線抗生素治療,不過陳志榮分析長庚醫院二○○四至二○○六年間,四十八名在兩個月至十一個月內重複感染MRSA的病童與其菌珠,七成以上是同一株MRSA引起,尤其是社區型MRSA有最強的再感染率,顯示病童即使痊癒,身體仍帶菌。
黃玉成建議,積極去除帶菌可降低重複感染,鼻腔的帶菌可用針對黏膜的藥物,身體的去菌則使用醫療殺菌劑來洗澡,他表示荷蘭社區型MRSA比例全球最低,就是有效去除感染者的帶菌,呼籲國內衛生單位應注意這一點,先從重複感染的MRSA患者著手去除帶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