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期待急診室的春天

 |2011.04.13
3552觀看次
字級

近日媒體討論國際醫療的問題,引發醫界廣大迴響,有學者建議將國際醫療附設在大醫院健檢部;有些醫師反對,認為一院兩制有違醫學倫理。讓人感慨的是,近幾年來各大醫院都全力拚經濟,忘了原本濟世救人的初衷。

高克培醫師反對一院兩制,他以「醫師誓詞」來說明醫院對待所有病患應一視同仁,誓詞說:「不容許國籍、政見、人種、社會地位或其他因素的考慮介於我的職責和我的病人之間」;若大醫院實施一院兩制,便違背醫師的誓詞和普世的醫學倫理。他建議以「國際醫療專區」和「公司化」型態經營,讓有志國際醫療的醫師專職、專心去拚經濟。

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回應,美國是最早實施國際醫療的國家,但美國的醫院並沒有一院兩制的問題,醫師都會以相同的環境,相同的態度,相同的方式對待本國和國際的病人。台灣為何會有一院兩制問題?黃院長一語道破,是因為醫療價值觀的偏差,因為醫院管理階層向錢看,在制度上給予病人差別待遇。

醫院的管理制度把貧窮的病患和富有的病患區隔了,有些醫院特設景福門診、幸福門診,讓有錢人不必排隊,坐在有如五星級的飯店中看診,醫師態度和善,不會三分鐘就把病人打發。有更多醫院投資高科技儀器作為自費健檢用,甚至投資於美容雷射中心,讓有錢人可以打扮得美美的;而不願意將錢投資在救人的醫療器材。

很多醫院對重症和急症患者的照顧遠不如對有錢階級來得關心。以國內一家最知名的大型醫院為例,從上午把病人推進急診室掛號,護士簡單問過問題後就等待叫號,過了一個鐘頭終於輪到就診,醫師看了看,說要照X光、超音波,等到照完,下午三點了,再等二、三個鐘頭,醫師終於來說明病情,等待開藥領藥,已經是晚上七點鐘了。

再看看急診室的場景,急診室內像個菜市場,活動病床成排,病患家屬摩肩接踵難以轉身,走道上也堆滿了病患,必須側肩而行。急診中心裡護士大呼小叫,有些則高聲寒暄,說著那裡的義大利麵好吃、那部電影好看。病患家屬急得內心煎熬,但沒人理睬。病患從一進急診室看到這場景就心頭一緊。醫院的管理階層應到急診室待個兩天,體會一下「急診」的滋味。

近年來電視劇中播出很多醫院的故事,例如:「白色巨塔」、「急診室的春天」,還有更早的「杏林春暖」,都是述說醫院中的溫暖故事,讓人非常感動。現在的醫院就如同黃達夫院長所說:「如果你看到一家醫院擁有媲美五星級飯店的健檢美容中心,但它的急診室卻像難民營一樣的話,就不難判斷這家醫院所關心或想照顧的是什麼樣的人了!」

醫院要照顧的當然是病患,如果把最好的資源和醫師都投入在照顧有錢階級,自然會產生排擠效應。要改善醫界的形象,讓民眾對醫療品質有信心,就從急診室做起吧。民眾期待急診室的春天早日到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