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已久的軍公教人員調薪案,府院黨已於日前拍板定案,行政院將於近日公布調薪方案,幅度預計百分之三。由於軍公教已近六年未調薪,且綜合第一季稅收穩定成長等因素,行政院認為應該適時調漲公務員待遇。然公務員調薪之後無可避免的將帶動物價上漲,如勞工階層又沒有加薪,更加深貧富懸殊的鴻溝。
政府每次為公務人員加薪都是在選舉前,為選舉加分的考慮不能說沒有。然公務員加薪牽涉到的層面很多,長年受到經濟不景氣影響,許多行業已近十多年都沒加過一毛錢,眼看著物價、水電費、交通費節節上漲,民眾的荷包早已縮水許多,如果能加個薪多好。
調漲待遇如只滿足了軍公教人員,在私人機構工作,尤其是廣大的勞工群眾,他們的心情將會如何?他們一樣辛苦工作,還要繳稅養這些公務員,公務人員平常福利多,退休可以領終身俸,更可坐享十八趴的儲蓄利息,現在還要為他們加薪,廣大的中產勞工階層感受會怎樣?
行政院長吳敦義說,他已經呼籲中小企業主要為員工加薪,包括台積電、台塑集團都表明已經準備為員工加薪。高科技業是令勞工群眾羨慕的行業,他們年終尾牙抽獎就不知羨煞多少勞工朋友,光是股票的紅利就超過勞工一年的工資,他們加薪,其他行業基層勞工的業主可不見得加薪,會再拉大貧富懸殊,除了對企業主「道德勸說」之外,行政院可有對策?
為公務員加薪,國庫每年要多支出二百億元,這筆預算那裡來?會不會排擠其他建設或是教育、福利預算?行政院必須詳實說明。截至目前中央的債務已高達五兆元,政府從那裡弄這二百億?難道還要再增加下一代的負擔嗎?
行政院主計處昨天信誓旦旦對外宣稱如果加薪,一不舉債、二不排擠其他預算,民進黨立院黨團的第一反應是「鬼才相信」,他們質疑近三年政府已經舉債一兆四千萬元,如果不舉債,二百億從那裡來?錢不會自己冒出來,行政院不能不說清楚。
行政院的調薪政策已定,目前唯一能進行的是希望民間企業能夠配合加薪,務必使民眾對經濟復甦不再「無感」,但最令人憂慮的是:公務員加薪「有感」之後,基層勞工沒加、物價飛漲、財政赤字暴增,變成「有感地震」,這正是過猶不及的後果。
不管是不是為了選舉的因素,政策既然已經謀定,就應該把副作用降到最低,也就是一方面要減除民間對於赤字和排擠效應的疑慮,二方面要抑制可能引發的物價上漲或通膨危機,最重要的是基層的勞工也能享受到這項良法美意,否則經濟成長的成果只讓少數人享受,苦果讓廣大的受薪階級承受,豈是調薪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