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第一位出家女眾,是佛陀姨母大愛道比丘尼,而據佛教史的傳說,東漢時中國佛教的開山祖--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兩位法師以白馬馱經東傳時,尚有一個比丘尼隨後而來宣傳佛教,那就是迦葉摩騰的大姊,其名已無從得知,但是有佐證,可確定此人是第一位來中國的印度比丘尼。

在佛教美術史有記載這一段文:「今於山西的天龍山,阿彌陀佛的造像,乃是天竺雞頭寺五通菩薩所感得,後來迦葉摩騰的姊姊出家為尼,將此像攜來中國後,經由許多畫家輾轉模繪,才有天龍寺的彌陀造像。」
另唐麟德元年,道宣律師所撰的《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中亦有言及:「阿彌陀佛五十菩薩像者,西域天竺之瑞像也。相傳云:昔天竺雞頭摩寺五通菩薩,往安樂世界,請阿彌陀佛:『娑婆眾生,願生淨土,無佛形像,願力莫由,請垂降許。』佛言:『汝且前去,尋當現彼。』及菩薩還,其像已至。一佛五十菩薩,各坐蓮花,在樹葉上,菩薩取葉,所在圖寫,流布遠近。
漢明感夢,使往祈法,便獲迦葉摩騰等至洛陽。後騰姊子作沙門,持此瑞像,方達此國,所在圖之;未幾齎像西返,而此圖傳,不甚流廣。魏晉已來,年載久遠,又經滅法,經像湮除;此之瑞跡,殆將不見。
隋文開教,有沙門明憲,從高齊道長法師,所得此一本,說其本起與傳符焉。是以圖寫流布,遍於宇內。時有北齊畫工曹仲達者,本曹國人,善於丹青,妙盡梵跡傳模西瑞,京邑所推,故今寺壁,正陽皆其真範。」
由以上史書所記載,足證迦葉摩騰姊姊出家為僧,並為宣揚法佛理,將攜圖像帶來中國。這實在值得大書特書,在佛教初傳就有比丘尼從遙遠印度東來,而且將圖像帶來,雖然他很快就回國,但圖像也經許多畫家輾轉模繪,成就了山西的天龍山阿彌陀佛的造像,這對中國佛教早期的流傳,是極有貢獻及意義的。
佛教僧團多以男眾比丘為主,但佛陀姨母大愛道成立比丘尼僧團,教化度眾不遺餘力;而摩騰之姊出家,不遠千里、不畏艱辛攜圖像至中國宣化,跡遍中印,皆是了不起的功業,誠可為早期比丘尼的模範。
一般社會人士,對出家學佛的意義多不明白,尤其是對女眾,以為出家為尼者多是情場失意,或是家貧孤零,才逃入空門。其實真正發心出家學佛的人,是必須了解佛教的真理,不違佛陀降誕於人世間度眾的精神,更要有自修進德、淨化身心和捨己助人以肩負如來家業的意志,才算是正確的出家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