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每個國家的文化都有特色、都值得被好好尊重。」長年站在教育第一線,台北市老松國小校長簡邑容認為,如何建立學生尊重多元文化的思維,是打造文化認同的第一步。以老松國小為例,每學期都會定期舉辦「多元文化活動周」,邀請來自印尼、越南等國的外配媽媽到學校製作家鄉美食或推廣當地藝術文化,讓學生有機會認識不同文化特色與精神,從中建立認同。
對此,教育部國教司長楊昌裕心有戚戚焉。他表示,曾聽過有學校老師談到,有些新移民子女會因缺乏多元文化認同意識,而輕視自己的母親,凸顯出「尊重多元文化」的重要性。站在教育部立場,他很鼓勵各校多舉辦國際日活動或多元文化周,透過歷史介紹或文化體驗,幫助學生了解異國特色。
此外,如何幫助學生克服語言學習問題,也是重點。簡邑容說:「校方每年都會針對剛入學的『小一新鮮人』外配子女規畫華語學習課程,結合愛心媽媽與班級導師之力,運用學校晨光時間或課後輔導時段,教導注音符號,跨出學習第一步。」
簡邑容說,要幫助新移民子女適應台灣教育體制,不能只仰賴學校教育,也要結合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