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根據教育部統計,台灣中小學新移民子女就學人數,從九十二學年度的三萬人逐年上升,截至目前為止,已突破十七萬人。為因應人數快速增長,教育部國教司長楊昌裕昨天宣布,將推動「新移民子女教育改進方案」,希望藉辦理教師多元文化研習、實施華語補救與母語課程等配套措施,讓新移民子女學習更順利。
國教司指出,新移民子女人數一年比一年增加,年紀最大的新移民子女將就讀高中職,為因應學習需求、建立量身打造的輔導機制,教育部研議「新移民子女教育改進方案」,內容涵蓋:推動諮詢輔導方案、辦理親職教育研習與教師文化研習、編印多元文化教材、舉辦國際日活動、推動華語補救教學與母語課程、甄選多元文化教育教案、辦理新移民子女教育研討會等面向,希望藉此打造多元文化教育環境,協助他們克服學習問題。
楊昌裕說,以「推動諮詢輔導方案」為例,過去各國中小在輔導新移民子女時,往往都是「單打獨鬥」,只能運用校內有限資源幫助學生,但事實上,這些年來,民間也有不少團體如賽珍珠基金會等組織,積極投入外籍配偶及其子女輔導,累積許多實務經驗。
為整合資源,國教司將藉由「新移民子女教育改進方案」,為學校與民間團體搭起合作平台,讓民間團體協助學校,提供外配及子女諮詢服務,讓輔導措施更完善。
此外,「華語補救教學與母語課程」也是此次改進方案的重點項目。楊昌裕表示,據教育部了解,有些外籍配偶子女會隨母親回到越南或印尼等地居住,幾年後才回台就學,以至於華語表達能力不如長期待在國內的新移民子女,學習遇到不少困難。有鑑於此,教育部也將請校方聘請教師,補救學生的華語能力,必要時,也可透過經費補助方式,聘請翻譯人員協助師生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