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實的訂下人生新方向,劉家妘和醫生丈夫鄭安宏結束診療事業,選在巷弄裡,開了一家迷你生機小站,上門的客人都熟門熟路地來問健康,她常請大家吃有機餐,一大袋的苜蓿芽五十元有找;自製的酸甜帶辣沾醬一罐可吃三個月;青紅椒沾點梅子粉,伴著五穀飯,桌上頓時有滿滿的色香味。
這一頭吃得嘖嘖稱香,那一廂,鄭醫生和一下腰疼,一下又頭昏,身體出現各式警訊的一組人談養生,說健康,這樣的減法生活,比以前天天到「三井」吃高檔大餐,快樂太多。「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為朋友下廚,還受到那麼多讚美。」手腳俐落的調理食物,劉家妘高興的說,自己還挺有潛力的。
由繁到簡的覺悟來自於「錢財乃身外之物」,金融海嘯讓她大起之後又大落,有一度,她一天進出的基金投資高達七位數,支出很憂慮,進帳也不見得快樂,整天心神不寧,她查覺,再這樣下去,對家庭的影響勢必一發不可收拾:「孩子明顯的不願跟我多說話,我知道,自己欠缺情緒管理,像刺蝟一樣。」
改變自己,從念佛經開始。只要一心煩意亂,她就沉澱下來念經,另外,還發揮服裝設計專長,穿插著打毛線。她指指身上的五彩毛衣說,織完一件,壞心情丟得差不多了,正好穿新衣服來打理新心情:「其實,每個人過日子的基本需求只是三餐溫飽,花費非常有限。」她說,縮減物質欲望,日子就會簡單而幸福。
用這樣的轉折來和先生一起創業,劉家妘總勸先生放寬眼界,每天把份內事處理好,其他的,就交給佛法來想辦法。收起多餘的擔心而加重關心,劉家妘和鄭安宏攜手走出小本創業的務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