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 木板教堂 維京長船的傳承

 |2011.04.03
2349觀看次
字級

講到挪威,人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維京海盜及其長船,殊不知,挪威的木板教堂(Stave-Church)有其獨樹一幟的建築風格,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挪威建築的潮流,從早期維京時代的簡易木造建築,逐漸發展出複雜精美的維京長船。隨後傳入且日漸盛行的基督教,則為挪威添增了羅曼式建築,獨特的拱、筒型拱頂、支撐著拱頂的十字形支柱以及穹棱拱頂,很大程度上都是受來自英格蘭宗教的影響。

由於森林資源充足,在中世紀早期,許多北歐居民建築了木製教堂;挪威也因優質木材唾手可得,擁有悠久的木材建築傳統。

所謂木板教堂,最大特點是外牆用木板以垂直方式嵌疊,和一般以水平方式往上建構的木屋不同,多建於一一三○至一三五○年間,目前仍保留二十八座。在歐洲其他地區,這種教堂近乎絕跡。

木板教堂的屋頂兩端有龍型裝飾,一方面是源自維京文化,另一方面是出自基督教聖經。教堂建造的方位也很講究,正門一定是向西往東走進教堂裡,門上刻有許多龍和蛇交纏的圖騰,象徵善惡之戰。

教堂內有十二根主要支柱,每個支柱上都刻著不同表情的臉,牆上和支柱上方的X形木板,同時具有裝飾和支撐建築的功能。屋頂內部的建築架構,部分學者認定和維京船的結構相同。

除了木板教堂,原木建築在挪威十分發達,傳統農舍由數座大小各異的木材建築組成,各有其特殊功能,建築佈局隨地區而異。貝根市的布列根碼頭區,有排列成行的高狹的木製建築,也是這種建築的範例。

十七世紀以後,挪威建立了幾座新城市。在康斯柏格,有一座頗為大氣的巴洛克風格教堂,而勒羅斯則展示出頗具魅力的小巧木製建築。勒羅斯市中心和貝根市的布呂根碼頭區,均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大約在一千年前,挪威的各個小王國形成統一王國,不久皈依基督教,引入擁有石砌建築傳統的大歐洲文化圈。石砌建築較能持久,但如今挪威最有特色的新建築仍由木材建造,反映出這種材料對挪威建築師持久不斷的強大魅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